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及移植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6h】

大鼠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及移植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大鼠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体外增殖、分化的特征。将体外培养的肌卫星细胞移植至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观察其体内存活,分化,及形成肌管的过程,并评判肌卫星细胞移植对于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方法:   第一部分:大鼠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以成年Wistar大鼠后肢肌为取材组织,采用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以“两步法”消化分离肌卫星细胞,并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培养基采用Ham s F10+20%FBS+5ng/ml bFGF,分化培养基采用Ham sF10+2%FBS+2%HS。观察体外培养的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及融合形成肌管的状态。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静止和激活的肌卫星细胞分别选择其特征性标志物PAX7和MyoD为标志,对分化肌细胞选择肌细胞骨架蛋白Desmin和α-SCA为标志,分别进行细胞鉴定。   第二部分:肌卫星细胞移植与体内分化的观察   体外培养的肌卫星细胞经纯度鉴定之后,以带e-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示踪,并移植至失去胫神经支配之腓肠肌。分别在移植之后1周、2周、4周取材腓肠肌组织,制作连续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带GFP绿色荧光的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及形成肌管的状态。   第三部分:肌卫星细胞移植延缓失神经肌萎的疗效观察   选取成年Wistar大鼠24只,于右后肢切断胫神经,建立失神经肌萎模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2只Wistar大鼠于右侧腓肠肌注射肌卫星细胞悬液(移植组),另外12只仅注射细胞培养液(对照组)。   移植4周后,选取移植组与对照组各6只大鼠,取材双侧腓肠肌,称肌湿重后,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与Masson染色,比较肌纤维平均截面积与胶原纤维增生状态。剩余大鼠取材右侧腓肠肌,制作冰冻切片,行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移植组和对照组肌组织中ATP酶的含量。   结果:采用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并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的方法,可在体外获得高纯度的大鼠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的大鼠肌卫星细胞可在合适条件下分化,并相互融合形成肌管。培养所得细胞在分化前表达静止期肌卫星细胞特征性标志物Pax7,在激活后表达MyoD,在分化后表达肌细胞特有骨架蛋白Desmin(结蛋白)和α-SCA(α横纹肌肌动蛋白)。   外源性肌卫星细胞移植后,可在肌组织内存活、分化、相互融合形成肌管。肌卫星细胞移植组的腓肠肌,在肌湿重、肌纤维平均截面积、胶原纤维增生及ATP酶改变各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分离消化大鼠肌组织,可在体外获得高纯度的具有成肌能力的肌卫星细胞。将肌卫星细胞移植于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能够发挥延缓肌肉萎缩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