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思想的初探
【6h】

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思想的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一、孔子崇文

二、孔子尚质

1、孔子尚质的表现

2、“质”可能有的含义

3、质和性

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文与质统一于礼

(1)、礼之“养”

(2)、“养”与“约”、“别”

2、能达中道境界的君子

(1)、中道境界至难达到

(2)、君子的典范意义

四.名与无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孔子思想追求“文质彬彬”的中道境界,若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必须退一步选择,在文过质与质胜文之间,他是会选择后者的。关于“质”,孔子谈述中尚有紧张、含糊的一面,而正是在这种紧张、矛盾中,体现着孔子思想的一致性:没有前在的、自然状态的人性,一切都是在生成中的,只能在人的生存环境、社会历史中谈质谈性。但是虽然不得中道而行则宁可取质,孔子却并没有舍弃对文质彬彬、中行的追求。文与质作为对反之常名,却可以通过礼之“养”义而达到相契,礼之“养”与“约”、“别”事实上也可以协调。只是孔子也认为中道境界甚难达到,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而这些人却正是孔子特别重视的应该在社会中起到示范作用的人,这种典范是立己与立人、达己与达人进而“化”天下者。孔子对“文”可能带来的代价,突出表现在他对“闻”的谈述的矛盾中。但是也正是通过重视典范在社会评价、言说中的导向作用,闻与达,名与无名之间的紧张得到一定程度的协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