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髋臼后壁骨折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6h】

髋臼后壁骨折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髋臼后壁骨折解剖锁定钢板生物力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预实验方法

1.3 生物力学实验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第二部分髋臼后壁合并后柱骨折解剖锁定钢板生物力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常用测量方法的选择

3.2骨盆测量体位的选择

3.3两种内固定方式的对比

3.4 本次实验的不足

4结论

参考文献

5附图

附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髋臼后壁骨折为常见的高能量损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病例数量逐年增加。由于髋臼后壁骨折涉及关节面,并常常伴有髋关节脱位,因此髋臼后壁骨折治疗时要求关节面解剖复位并辅以坚强的内固定,以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形成。目前临床上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内固定以普通重建钢板为主,但是普通重建钢板固定髋臼后壁骨折术中存在塑形费时费力,并且塑形后会降低钢板强度等缺点。为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我院(北京军区总医院)设计了一种髋臼后壁骨折后路解剖型钢板。该钢板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髋臼后壁解剖形态数据,具有严格贴附的解剖形态,不仅避免了术前折弯塑形,保证了钢板强度,还能使螺钉方向避开髋臼的重要解剖结构,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还能获得更大的骨把持力,有助于更加牢固和安全的固定。该钢板具有无需临时塑形、手术安全性高,大大降低手术时间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制作尸体髋臼骨折模型,应用解剖重建钢板固定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与普通重建钢板比较。
  研究目的:
  研究解剖型钢板和普通重建钢板在髋臼后壁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强度及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对两者之间对比,评价我院设计的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稳定性。
  研究方法:
  6具成年男性防腐尸体标本制成半骨盆标本共12个,分为A、B两组,每组6个标本,这6个标本来自三具尸体。A组:髋臼后壁骨折模型B组:髋臼后壁合并后柱骨折模型。每组对来自同一具尸体的两个半骨盆标本分别行解剖型钢板与普通重建钢板内固定。分别行轴向压缩试验及扭转实验观察骨折断端位移,对两组钢板内固定后的骨折端位移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A、B两组,垂直压缩实验中,两组钢板在不同施加力后的位移有显著差异(F=224.902,P<0.001),两组钢板的位移均随着施加力的增大而增大,但解剖组的位移程度显著小于普通组(F=719.362,P<0.001),且解剖组在每个力量点的位移都显著小于普通组(P均小于0.05)。钢板组与施加力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28.635,P<0.001),解剖组在施加不同力后的位移程度显著小于普通组。A、B两组扭转实验中,两组钢板在不同施加力后的位移有显著差异(F=436.738,P<0.001),两组钢板的位移均随着施加力的增大而增大,但解剖组的位移程度稍小于普通组,无统计学差异(F=4.586,P=0.099),解剖组虽在每个力量点的位移都稍小于普通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钢板组与施加力之间无交互效应(F=0.525,P=0.719)。
  结论:
  我院设计的解剖型钢板治疗髋臼后壁骨折较普通重建钢板能获得更好的垂直稳定性,但是抗旋转暴力两种内固定无差异。髋臼后壁骨折行解剖钢板内固定较普通钢板可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并且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病人早期下地活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