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滑脱患者脊柱矢状面及骨盆排列变化
【6h】

腰椎滑脱患者脊柱矢状面及骨盆排列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一般材料

2.2影像学测量方法(图1、2、3、4、5)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腰背疼痛患者数不断增加及近年对脊柱矢状位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骨盆形态参数以及序列作为脊柱的延续,使身体的重力传递至双下肢,对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起重要作用和腰背痛患者在矢状位上脊柱和骨盆相关参数都出现了异常。腰椎滑脱患者的腰椎椎体前移导致脊柱矢状位再平衡,作为脊柱矢状位失衡再平衡的典型,为研究骨盆序列和参数和脊柱矢状位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材料。目前随着摄片技术的提高以及对摄片分析软件的广泛应用,关于腰椎滑脱脊柱矢状面序列参数和骨盆参数的排列关系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1-16],研究结果示腰椎滑脱不只是单纯的峡部裂及腰椎椎体的前移,而是整个脊柱在矢状位出现一系列的矢状位参数的改变即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减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增大、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增大、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增大、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增大,后相关参数也发生相关改变。就关于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失衡与滑脱的因果关系至今不明,目前我国对腰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方法的报道很多[17],而就腰椎滑脱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序列参数的关系至今未曾从其他文献得知。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本实验特对我院腰椎滑脱患者为例,在全脊柱包括双侧髋关节X线摄片上测定脊柱矢状位形态和骨盆形态及矢状位序列的相关参数,对相关参数予以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进一步与正常值之间比较以了解其差异,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给予相关的参考意见。
  目的:运用Orthocrat Traumacadv2.0软件在我科腰椎滑脱患者的全脊柱X线摄片(包括双侧髋关节)上测量脊柱矢状位参数及骨盆参数,探讨腰椎滑脱患者脊柱在矢状面发生变化及骨盆排列变化和其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2011年至2012年9月我科腰椎真性滑脱25例病人全脊柱侧位(包括双侧髋关节)X线摄片在Orthocrat Traumacadv 2.0软件上测量脊柱矢状位指标:脊柱的矢状位垂直轴(S1与C7铅垂线C7PL距离,SVA)、胸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前凸(lumbar lordosis,LL)和骨盆的形态参数: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SS)、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
  结果:本组25例病例中TK角度平均为37.0°(27°—58°),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减小(p<0.05);LL角度平均为55.3°(38°—68°),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增大(p<0.05);PI角度平均为61.6°(43°—82°),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增大(p<0.05);PT角度平均为18.5°(9°—33°),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增大(p<0.05);SS角度平均为43.1°(30°—53°),较文献报道正常值明显增大(p<0.05)
  结论:腰椎滑脱患者整个脊柱矢状位生物力线的失衡导致矢状位重新平衡以防止驼背及俯视,最终导致胸椎的曲度的减小、腰椎曲度的加大并且腰椎滑脱患者骨盆骨盆参数值增大,而这些变化使得胸腔容积、骨盆容积和腹腔容积的减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