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空间句法的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研究——以朝阳镇为例
【6h】

基于空间句法的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研究——以朝阳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阐释与界定

1.3.1 小城镇的概念

1.3.2 空间形态的相关概念

1.3.3 空间网络形态的概念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进展与空间句法概述

2.1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综述

2.1.1 空间句法的相关研究综述

2.1.2 小城镇空间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

2.1.3 城镇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的相关研究综述

2.2 空间句法的理论内涵与研究方法

2.2.1 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

2.2.2 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

2.2.3 空间句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2.3 空间句法在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研究中的可行性

2.3.1 空间句法的空间尺度层级性

2.3.2 空间网络的人流运动经济性

2.3.3 小城镇空间网络构成要素的单纯性

2.3.4 小城镇空间形态演进机制的双向性

3 基于空间句法的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分析方法构建

3.1 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分析的技术支撑

3.1.1 空间网络形态的图解表征

3.1.2 量化分析技术的平台选择

3.1.3 空间网络形态的分析维度

3.2 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分析的量化参数选择

3.2.1 整体集成度

3.2.2 局部集成度

3.2.3 空间智能度

3.2.4 空间集成核

3.3 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分析的数据库建立

3.3.1 空间数据的来源

3.3.2 空间数据的预处理

3.3.3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4 基于空间句法的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实证分析

4.1 实证研究样本选择

4.1.1 实证研究样本确立基础

4.1.2 朝阳镇基础概况与特征

4.2 朝阳镇空间网络形态的整体特征分析

4.2.1 集成核变化与城镇发展路径

4.2.2 集成度涨落与潜力增长中心

4.2.3 标准量差异与首位轴线极化

4.2.4 序列位调整与机步交通转换

4.2.5 枝网状结构与环路功能提升

4.3 朝阳镇空间网络形态的局部特征分析

4.3.1 中心区空间网络形态的局部特征

4.3.2 城东区空间网络形态的局部特征

4.3.3 城西区空间网络形态的局部特征

4.3.4 城南区空问网络形态的局部特征

4.3.5 铁北区空间网络形态的局部特征

4.4 朝阳镇空间网络形态的局全关系分析

4.4.1 朝阳镇空间网络整体智能度

4.4.2 中心区空间网络的局全关系

4.4.3 城东区空间网络的局全关系

4.4.4 城西区空间网络的局全关系

4.4.5 城南区空间网络的局全关系

4.4.6 铁北区空间网络的局全关系

5 朝阳镇空间网络形态整合与优化策略

5.1 朝阳镇局全空间网络形态的协同策略

5.1.1 空间网络局全发展的规模匹配

5.1.2 空间网络局全发展的方向引导

5.1.3 空间网络局全发展的功能协同

5.2 朝阳镇整体空间网络形态的优化策略

5.2.1 整体集成网络的居住功能置换

5.2.2 整体增长中心的社会功能培养

5.2.3 集成轴线的机步运动空间梳理

5.3 朝阳镇局部空间网络形态的整合策略

5.3.1 引导局部集成核增长中心开发

5.3.2 盘活 局部集成核轴线待建用地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片来源

附录B 表格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小城镇是一种介于传统乡村和现代城市之间的过渡性存在,是调和城乡二元矛盾的重要缓冲。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普遍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仍然不能忽视的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空间网络规划指导,使得一些小城镇摸不清空间网络发展现状,找不准空间网络增长方向。陷入了发展方向不明确,功能布局不合理,只是一味大拆大建,盲目拓展的发展困境。  本文通过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技术方法,借助Depthmap和SPSS的参数化研究平台,选取吉林省朝阳镇为研究样本,通过对2000年到2010年朝阳镇的空间句法轴线结构变化过程中整体集成度、局部集成度、空间智能度、集成核等参数变化的比较研究,探讨朝阳镇的空间网络集成增长中心变化和分区发展差异性特点。并在研究基础之上,针对朝阳镇的空间网络形态整合与优化,提出相应的策略性建议。以期能够拓展空间句法理论在我国小城镇规划领域的应用,为我国小城镇空间网络建设提供新的规划思路与分析平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科学合理发展。  论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明确论文研究的背景、内容、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阐释;第二章对空间句法和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三章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了本文针对小城镇空间网络形态研究的比较分析方法;第四章是本文核心章节,确定研究样本为吉林省朝阳镇,并运用构建的分析方法,对2000年和2010年朝阳镇的空间网络中,整体和局部各分区的句法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剖析朝阳镇的整体和局部各分区增长中心变化特征与局全协同关系;第五章在对朝阳镇的空间网络形态变化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针对朝阳镇的空间网络整合优化发展策略;第六章为结论,包括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