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9-2010年某市居民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6h】

2009-2010年某市居民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的来源

2.2 统计方法

2.3 指标计算

3 结果

3.1 职业顺位

3.2 不同职业人群主要死因

3.3 去“职业”期望寿命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研究二 2010年某市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人口死亡及原因的统计工作。采用某市2009-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分析2009年不同职业人群的期望寿命的变化,及2010年全市人群死因谱及主要死因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确定高危职业人群、疾病控制重点和调整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2009-2010年人口资料来源于当地各监测区公安部门,死因资料来源死因监测系统。对2009年资料尝试将某种“职业”看作一种“死因”,分析去除某种职业后期望寿命的变化情况。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SYPLL)、潜在减寿率(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rate,YPLLR)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ize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rate,SYPLLR)等指标分析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用SPSS 18.0和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一: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该市不同职业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该市2009年以种植业生产人员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其他顺位依次为其他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行政办公人员,教学人员,机械制造加工人员。去除以上职业,期望寿命可相应提高16.45岁,8.57岁,3.79岁,3.48岁,3.25岁。
  研究二:2010年该市人群粗死亡率为416.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0.75/10万。人群前十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新生儿病、神经系统疾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多数。不同年龄段主要死因存在差异。新生儿病是0~1岁婴幼儿的主要死因,1~15岁和15~45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一位死因是伤害,恶性肿瘤是45~60岁年龄组的主要死因,60~岁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2010年该市居民全死因YPLL为144616人年,SYPLL为144457.87人年,YPLLR为29.32‰,SYPLLR为29.29‰。主要死因YPLL顺位为伤害、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
  结论:不同职业人群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不同,应针对影响特殊职业人群的期望寿命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职业教育,更好地促进各职业人群的健康。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己经成为影响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及死因,伤害和恶性肿瘤所造成的YPLL最为严重。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应加强公众的健康意识,降低伤害的发生率。鉴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一组生活方式病,因此针对该类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是预防控制疾病的主要措施,其中,社区干预是防治的最佳手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漫长的过程,其防治应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运用健康促进策略,开展综合防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