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参与丝路经济带价值链分工贸易与动态比较优势的匹配性及协调策略研究
【6h】

我国参与丝路经济带价值链分工贸易与动态比较优势的匹配性及协调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总出口价值增值分解理论

2.1.2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价值链分工贸易的研究

2.2.2 关于动态比较优势的研究

2.2.3 关于价值链分工贸易与动态比较优势的匹配及协调策略研究

2.2.4 文献述评

3 我国参与丝路经济带价值链分工贸易与动态比较优势的匹配性分析

3.1 我国参与丝路经济带价值链分工贸易的特征事实

3.1.1 出口结构特征

3.1.2 参与度特征

3.1.3 价值链地位特征

3.2 我国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

3.2.1 变化趋势分析

3.2.2 流动性分析

3.3 匹配性现状

3.3.1 不稳定

3.3.2 发展空间较大

4 我国参与丝路经济带价值链分工贸易与动态比较优势的匹配机制

4.1 BRS理论模型概述

4.1.1 BRS一般理论模型

4.1.2 BRS理论模型的重要推论

4.2 基于BRS理论模型的匹配机制分析

4.2.1 动机—利润最大化

4.1.2 外在条件—贸易自由化

4.1.3 内在动力—产品的内生选择

5 我国参与丝路经济带价值链分工贸易与动态比较优势匹配的协调策略

5.1 国家层面的协调策略

5.1.1 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外贸产业升级

5.1.2 改善制度质量,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5.1.3 转变贸易模式,坚持出口技术导向

5.1.4 扩大比较优势,提高国际分工地位

5.2 产业层面的协调策略

5.2.1 实施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5.2.2 优化生产要素,捕获动态比较优势

5.2.3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国内价值链

5.3 企业层面的协调策略

5.3.1 鼓励政企合作,推动政企激励相容

5.3.2 加大外企引进,提升工艺技术水平

5.3.3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5.3.4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石仁丹;

  •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 学科 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薛伟贤;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