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亮菌抗DDP致胃肠黏膜损伤作用及亮菌多糖的安全性和药效学研究
【6h】

亮菌抗DDP致胃肠黏膜损伤作用及亮菌多糖的安全性和药效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亮菌抗DDP致小鼠胃肠道黏膜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亮菌多糖的安全性考察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和结果

3.讨论

第三部分亮菌多糖对顺铂致小鼠胃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1.材料与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亮菌对DDP对小鼠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探究亮菌提取物亮菌多糖(ATPS)的安全性,以及ATPS对DDP致小鼠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1.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组,亮菌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利用DDP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胃肠道黏膜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法判断小鼠胃肠道黏膜损伤情况,检测小鼠血清中SOD和MDA含量。
  2.利用进行ATPS急性毒理学预实验判断小鼠最小致死剂量和最大安全剂量。在最小致死剂量和最大安全剂量之间,设立6个剂量组,ATPS一次性灌胃后连续观察14天,记录小鼠死亡率和死亡小鼠大体尸检结果,利用Probit回归计算ATPS对小鼠的LD50。
  3.设立空白对照组,ATPS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建立DDP致胃肠道黏膜损伤模型。分别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胃肠黏膜病理学改变与小肠黏膜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胃肠黏膜组织前列腺素E2(PGE2)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
  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肠黏膜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亮菌给药组小鼠胃肠黏膜病理学损伤积分均有所减轻(P<0.05,P<0.01,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SOD含量增加而含量MDA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亮菌给药组小鼠血清中SOD均显著增加(P<0.05,P<0.01,P<0.01),而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DA显著下降(P<0.05,P<0.01)。
  2.受试小鼠呼吸神经中枢抑制明显,但大体解剖各组并无显著差别。利用SPSS13.0软件计算得到回归方程为y=-5.3414+4.2107Log(x),LD50为287.84mg/kg,LD5095%可信区间为(224.08-360.08mg/kg)。
  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胃黏膜病理损伤积分明显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ATPS低、中、高剂量组胃黏膜损伤积分并无明显差别(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胃黏膜组织PGE2含量明显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ATPS给药组胃黏膜组织PGE2含量均有所降低(均 P<0.01)。与空白组比较,ATPS给药组胃黏膜组织EGF含量均有所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ATPS给药组胃黏膜EGF含量并未显著差异(均P>0.05)。各组胃黏膜PCNA阳性细胞率并无明显差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积分显著增加(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ATPS中、高组小肠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TPS中、高剂量组小肠黏膜组织EGF含量和PCNA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ATPS中、高剂量组小肠黏膜组织EGF含量和PCNA阳性细胞率也均显著增高(均P<0.01);随着EGF含量增高,小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和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有下降和增高趋势。小肠黏膜组织EGF与PCNA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结论:1.亮菌亮菌口服液具有抗保护DDP致小鼠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亮菌口服液的抗氧化能力来实现的。
  2.初步判断ATPS的毒性作用与其对呼吸中枢毒性有关。ATPS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287.84mg/kg,95%可信区间为(224.08-360.08mg/kg)。
  3.ATPS能刺激DDP致小鼠肠黏膜损伤后细胞增殖修复,对肠黏膜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与EGF和PGE2调节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