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
【6h】

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资料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2 IBS诊断标

2.3仪器、试剂及观察指标

2.4方法

2.5 观察指标

3 结果

4 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3年8月在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且完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腹部超声、胸部平片、胃肠镜或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5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试验对象均行甲烷-氢呼吸检查、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及IL-10检验及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积分表。根据甲烷-氢呼吸试验结果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者和阴性者,阳性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利福昔明胶囊、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及安慰剂治疗2周,即抗生素组、微生态组及安慰剂组。然后该三组患者再次完善甲烷-氢呼吸检查、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及IL-10检验及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积分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生率的差异;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炎症因子差异;比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患者中经治疗后转阴的患者与未转阴患者的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IL-1β、IL-10)的差异;比较即抗生素组、微生态组及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转阴率、症状改善及炎症因子(IL-1β、IL-10)改变之间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SIBO阳性率的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L-1β及IL-10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抗生素组、微生态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IL-1β、IL-1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IL-1β、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微生态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IL-1β、IL-10)与安慰剂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IL-1β、IL-10)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抗生素组与微生态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IL-1β、IL-1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与微生态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抗生素组与微生态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与微生态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较安慰剂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抗生素组、微生态组之间总的治疗有效率之间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生素组、微生态组分别与安慰剂组相比,总有效率之间的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5);抗生素组与微生态组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转阴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抗生素组、微生态组分别与安慰剂组相比,转阴率方面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5);比较转阴组与未转阴组在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IL-1β、IL-10)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1)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肠易激综合征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外周血炎症因子,从而考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肠易激的发病中起到部分作用。
  (2)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因子与正常组存在明显不同,该不同可能是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引起。
  (3)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及改善外周血炎症因子方面效果明显,且效果相似,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剂,广泛用于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肠易激综合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