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
【6h】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 英 文 缩 略 词 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实验器材

2.3 实验试剂与干预药物

2.4 实验量表

2.5 实验步骤

2.6 疗效判断标准

2.7 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PI-IBS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比较PI-IBS组和对照组SIBO阳性率的差异

3.3 比较PI-IBS组与对照组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IL-1β 、IL-18、IL-10)检验结果的差异

3.4 比较首次甲烷-氢呼气试验SIBO阳性组与SIBO阴性组炎性因子(IL-1β、IL-18、IL-10)的差异

3.5 比较PI-IBS合并阳性患者接受干预措施前后外周血炎症因子数值方面的差异

3.6 比较三种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方面的差异

3.7比较三个治疗组PI-IBS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

3.8 比较PI-IBS合并SIBO阳性患者经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后复查甲烷-氢呼气试验转阴率的差异

3.9 SIBO转阴组与未转阴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4 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急性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患者与肠道感染后未发展成IB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者 SIBO(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阳性率、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IL-10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 SIBO阳性 PI-IBS患者与 SIBO阴性PI-IBS患者症状积分和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IL-10表达水平的差异,揭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利福昔明联合肠道益生菌治疗SIBO阳性PI-IBS前后的症状积分和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以及比较各干预措施组之间治疗总有效率和SIBO转阴率,进一步阐释SIBO在PI-IBS中的作用,同时积极为治疗PI-IBS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5年06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且近12个月内有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史,同时完善全血细胞分析、血生化、尿便常规、粪便潜血实验、肝胆胰脾超声、双肾输尿管膀胱超声(若研究对象为男性,另需完成前列腺超声检查)、全消化道造影、结肠镜等一系列检查排除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的120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PI-IBS组),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近12个月内均发生过急性感染性腹泻)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乳果糖氢气结合甲烷气呼吸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combined with methane breath test,LHMBT)、检测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和IL-10)、填写症状积分调查表,比较PI-IBS组与对照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阳性率和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和IL-10)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SIBO(+)组与SIBO(-)组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PI-IBS组中LHMBT检查结果阳性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均接受解痉、止泻、通便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饮食干预和生活指导,在此基础上,A组接受利福昔明片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2周后停止口服利福昔明片,继续接受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2周,B组接受复方乳酸菌胶囊治疗4周,C组接受安慰剂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 A、B、C三组研究对象均再次进行LHMBT、检测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和IL-10)和填写症状积分表。比较各组接受干预措施前后的症状积分和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IL-10)表达水平,比较A、B、C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SIBO转阴率、治疗后症状积分和治疗后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SIBO阳性PI-IBS患者治疗后SIBO转阴者与未转阴者症状积分的差异。
  结果:PI-IBS组与急性感染性腹泻痊愈后未发展成 IBS的对照组的 SIBO阳性率(75.00% vs17.50%)、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浓度(pg/ml)(IL-1β:91.13±3.97 vs28.05±8.10,IL-18:138.94±4.48 vs71.10±7.86,IL-10:39.44±3.78 vs123.48±6.0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IBO(+)组与 SIBO(-)组的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浓度(pg/ml)(IL-1β:85.39±16.79 vs44.78±30.21,IL-18:130.02±23.64 vs92.07±32.22, IL-10:50.39±29.09 vs97.61±39.09)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静脉血IL-1β和IL-18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A、B两组治疗后静脉血 IL-10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 C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IL-10)浓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各组间比较,A、B两组治疗后静脉血IL-1β和IL-18浓度均小于C组治疗后,IL-10浓度高于C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疗后IL-1β和IL-18浓度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P<0.05),IL-10浓度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IL-10浓度(P<0.05);A、B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SIBO转阴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且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SIBO转阴率均优于B组(P<0.05);SIBO阳性PI-IBS患者再次复查LHMBT,SIBO转阴者与SIBO未转阴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4.64±1.26 vs9.87±2.62,P<0.001)。
  结论:(1)PI-IBS存在较高的SIBO阳性率;(2)PI-IBS存在血清促进炎症进展的细胞因子IL-1β、IL-18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炎症进一步发展的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SIBO存在血清促进炎症进展的细胞因子IL-1β、IL-18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炎症进一步发展的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4)SIBO阳性PI-IBS接受治疗后,其腹痛或腹胀等不适、大便外观异常以及排便频次异常等症状明显减轻,血清促进炎症进展的细胞因子IL-1β、IL-18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炎症发展的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显示SIBO在PI-IBS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相关;(5)利福昔明联合肠道益生菌可以明显改善SIBO阳性PI-IBS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断促炎因子持续升高和抑炎因子浓度降低,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SIBO转阴率,疗效明显,是治疗PI-IBS的一种有效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