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
【6h】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思路

3.研究目的

4.操作性定义

研究一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1.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研究二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效果研究

1.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研究量表

附录2: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SWOT分析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了解影响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影响因素;探索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生命质量与健康相关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治疗性沟通系统在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某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的心内科拟行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患者拟行PCI术24小时内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SF-36简明健康问卷、健康相关行为问卷,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生命质量情况、健康行为情况,探讨影响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以及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命质量、健康相关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上述调查对象中知情同意参加干预性研究的患者根据病区分为两组,最终有66例患者完成,其中对照组35例,由病区护士进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一般性沟通,实验组3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研究者本人以治疗性沟通系统为理论基础进行干预,在患者出院当天进行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的重测。在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再次填写SF-36简明健康问卷和健康相关行为问卷,最终有30名患者(对照组15人、实验组15人)完成随访。
  结果:①66例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的均分为(89.76±13.43)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处于低水平8例,占12.1%;中等水平56例,占87.9%;没有患者处于高水平。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不明确性维度、信息缺乏性维度、复杂性维度和不可预测性维度。
  ②以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因变量,以家庭月收入、社会功能维度、总体健康维度、压力应对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后,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压力应对维度、家庭月收入,这两个因素共解释疾病不确定感变异的42.2%。
  ③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压力应对维度呈低度负相关(r=-0.331,P<0.0维度呈低度负相关(r=-0.339,P<0.01),不可预测维度与压力应对维度呈低度负相关(r=-0.307,P<0.05)。
  ④冠心病行PCI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社会功能维度、总体健康维度呈低度负相关(r=-0.259、-0.290,均P<0.05),不明确维度与情感职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体健康维度呈低度负相关(r=-0.257、-0.378、-0.312,均P<0.05),与生命质量总分、精神健康维度呈低度负相关(r=-0.374、-0.327,均P<0.01),不可预测维度与精神健康维度、总体健康维度呈低度负相关(r=-0.249、-0.291,均P<0.05)。
  ⑤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不确定感及各维度得分、生命质量及健康相关行为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可比。干预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降低,生命质量提高,患者采取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护理人员对于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尤其应加强对家庭月收入较低的患者的关注,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信念和观点。
  ②治疗性沟通系统有助于冠心病行 PCI术患者有效控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命质量,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