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股票投资中的欺诈风险及防范
【6h】

股票投资中的欺诈风险及防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

引言

1.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和征兆

1.1.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

1.1.1.融资(圈钱)

1.1.2.二级市场炒作的需要

1.1.3.避免“带帽”和“摘牌”

1.1.4.避免处罚

1.1.5.其他目的

1.2.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征兆

1.3.在我国四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欺诈行为

1.3.1.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繁的上市公司

1.3.2.业绩和股价波动剧烈的上市公司

1.3.3.首次发行股票和没有实行“三分开”的上市公司

1.3.4.全行业亏损或行业过度竞争的上市公司

2.上市公司进行欺诈的主要手段

2.1.虚构会计主体

2.2.关联方交易

2.2.1.关联购销

2.2.2.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2.2.3.资金往来

2.2.4.费用分担

2.3.资产重组

2.3.1.并购

2.3.2.债务重组

2.4.地方政府援助

2.4.1.税收优惠

2.4.2.财政补贴

2.4.3.利息减免

2.5.选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2.5.1.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2.5.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2.5.3.不计提或少计提折旧、各种减值准备、盈余公积等

2.5.4.使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2.6.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2.6.1.折旧政策变更

2.6.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改变

2.6.3.合并政策的变更

2.6.4.会计估计变更

2.7.巨额冲销

2.8.虚拟资产挂账

2.9.资产评估

2.10.虚构交易或事实

2.11.掩饰交易或事实

2.12.虚假盈利预测

3.投资者如何发现上市公司进行欺诈的线索

3.1.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

3.1.1.宏观经济分析

3.1.2.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3.1.3.企业具体情况分析

3.2.财务分析方法

3.2.1.比较分析法

3.2.2.应收账款和存货分析法

3.2.3.毛利分析法

3.2.4.现金流量法

3.2.5.子公司分析法

3.2.6.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分析法

3.2.7.资产质量分析法

3.2.8.审计意见分析法

3.2.9.税项分析法

3.3.现场调查方法

3.3.1.准备现场调查提纲

3.3.2.现场调查

3.3.3.编写现场调查报告

3.4.常见造假手法的重点侦察策略

3.4.1.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虚构的侦察策略

3.4.2.存货异常增加的侦察策略

3.4.3.固定资产大量增加的侦察策略

3.4.4.关联交易存在的侦察策略

4.列举两家上市公司舞弊案,具体说明上述方法的运用

4.1.蓝田股份(600709)造假案

4.2.银广夏(000557)造假案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股票投资具有投资期限短、流动性强的优势,是企业利用公开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的重要形式,是实现

著录项

  • 作者

    薛琳;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
  • 学科 工商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莹;
  • 年度 200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金融市场;
  • 关键词

    投资; 风险; 防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