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troop色词测验在识别主观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6h】

Stroop色词测验在识别主观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分析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主观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普遍的痴呆类型,社会老龄化结构日益加剧,痴呆尤中其是 AD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对痴呆的研究热度日益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痴呆的方法,临床医学领域工作者致力于尽可能早的诊断出痴呆,试图延缓其进展。随着神经心理学进展及学者们对大脑结构功能的不断认识,已将痴呆的诊断提前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阶段,随后不断有学者提出MCI阶段已经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进而应该进行更早阶段的研究,试图探索对疾病更早期的认识,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ubjective cognitive impairment,SCI)这一概念呼之欲出。本研究旨在对主观认知功能障碍个体进行行为学评价,并试着找出能够将 SCI个体从正常人群中区别开的指标。
  材料与方法:对所有被试进行一般问卷资料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MMSE、ADL、老年抑郁量表、数字广度、词表记忆等)、及执行功能测查,即Stroop色词测试(Stroop color-word test,CWT)。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SCI组)为36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诉的老人,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为35名正常老年人,CWT最终分析指标:错误数、平均反应时、干扰量(Stroop interference effects,SIE),其中干扰量用反应时之差表示,是指字义与颜色一致和不一致分别所用平均反应时之差。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并对SCI组的CWT结果与记忆和年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SCI组与 NC组性别构成比、年龄、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N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记忆量表(数字广度、延迟回忆)测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troop测试各指标之间的比较结果:SCI组与NC组之间CWT结果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CI组较 NC组错误率更高、平均反应时间更长、反应时之差更长。其中Stroop效应体现为反应时之差,结果显示SCI组Stroop效应更明显。(P<0.05)。分别对SCI组与NC组的Stroop色词测试(CWT)结果分析,包括平均反应时、错误数、反应时之差,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及一般认知功能(数字广度、延迟回忆、MMSE)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为:SCI组与NC组反应时之差与年龄、数字广度、延迟回忆、MMSE、教育程度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NC组错误数、平均反应时与年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P<0.001,P=0.006)。而SCI组却未出现年龄与错误数、平均反应时之间的相关关系(P>0.05);两组错误数与数字广度、延迟回忆、MMSE之间相关性无显著差异,仅在 NC组错误数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578,P<0.001)。而 SCI组错误数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平均反应时与延迟回忆、数字广度、MMSE、教育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在NC组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06),而在SCI组与年龄之间未见明显相关。
  结论:SCI与正常老龄化之间在一般神经心理学检查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Stroop色词测试中的表现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WT对于区分SCI人群与正常老年人,其中反应干扰量的指标反应时之差不受年龄的影响,且有一定的敏感性。可作为反映SCI的独立指标。个体出现SCI时我们可以预测认知功能是否减退并较早的采取干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