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妊娠期糖尿病对6月龄婴儿发育行为影响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
【6h】

妊娠期糖尿病对6月龄婴儿发育行为影响的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 言

1.1 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和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的影响

1.2 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

1.3 婴儿发育行为及其评价方法

1.4 本研究的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情况描述

3.2 GDM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暴露组和对照组孕妇及新生儿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比较

3.4 GDM暴露对6月龄婴儿发育的影响

3.5 孕早、中、晚期空腹血糖水平对6月龄婴儿发育行为的影响

4 讨论

4.1 妊娠期糖尿病与儿童发育行为的关联

4.2 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在联接GDM与婴儿发育行为中的调节作用

4.3 血糖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优点

4.5 本研究的不足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儿童认知功能的机制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6月龄婴儿发育行为的影响,分析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在联接GDM与儿童发育行为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本研究是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Ma’anshan Birth Cohort, MABC)研究的一部分。以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为调查点,在孕妇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对初次前来产检建册且孕≤14周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填写《孕产期母婴记录表》,收集其基本信息,包括孕妇及其丈夫基本人口统计学资料、家庭慢性疾病史、生活行为资料等;在孕妇孕24~28周期间行75g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并记录空腹血浆葡萄糖值、服糖后1、2 h血糖值;新生儿出生后测量其体重、头围、身长,并记录分娩相关信息;婴儿6月龄时由带养者带至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体检,对婴儿进行ASQ测试,测量并记录其体重、身高等。
  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描述;GDM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一般特征量差异的检验采用t检验和?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影响因素;分别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两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分析GDM暴露对6月龄婴儿发育行为的影响;两样本t检验分析发育正常组和发育迟缓组母亲孕早、中、晚三期空腹血糖值的差异。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期间,共纳入孕妇3474例,最终2753对母婴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暴露组(母亲患GDM)366例(13.3%),对照组(母亲未患GDM)2387例。6月龄婴儿ASQ测试沟通能区、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解决问题能区和个人-社会能区的发育迟缓率分别为31.1%、27.2%、27.6%、32.4%和28.7%。
  与对照组孕妇相比,暴露组的孕妇分娩年龄较大[(27.51±4.09)岁 vs.(26.00±3.41)岁,P<0.001],初潮年龄较小[(13.74±1.38)岁 vs.(13.94±1.33)岁,P=0.006],孕前BMI均值较高[(22.21±3.20)kg/m2 vs.(20.68±2.73)kg/m2, P<0.001];暴露组经产妇比例较高(14.5%vs.10.1%,P=0.011)、剖宫产比例较多(60.9%vs.49.4%,P<0.001),孕妇为城镇户口(70.2%vs.61.7%,P=0.002)或近半年主要居住于城镇(95.4% vs.92.4%,P=0.040)的情况较多,暴露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500元者比对照组比例高(31.7% vs.25.3%,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暴露组孕妇为独生女(41.5%vs.34.6%,P=0.009)、其父母有糖尿病史(8.5%vs.5.1%,P=0.026;7.7%vs.2.9%,P<0.001)的比例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暴露组的新生儿除了胎龄较小[(273.05±11.38)天 vs.(276.75±8.77)天,P<0.001]外,出生体重[(3476.67±541.36) g vs.(3355.77±420.79)g,P<0.001]、头围[(34.29±1.05)cm vs.(34.03±1.59) cm,P=0.006]、胸围[(33.78±1.68)cm vs.(33.47±1.49)cm,P=0.001]均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6月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皮下脂肪厚度及ASQ五个能区发育迟缓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以ASQ总分和沟通能力、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个人-社会五个能区得分为检验变量,以是否患 GDM为分组变量,进行两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结果显示,ASQ五个能区中,暴露组和对照组婴儿发育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以孕妇是否患GDM为自变量(未患GDM者为对照组),分别以沟通能力、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个人-社会五项能区的二分类变量为应变量(发育正常为对照组),以孕妇年龄分组、孕期增重情况、怀孕意愿、新生儿胎龄、头围、胸围、6月龄身高、皮下脂肪厚度等为协变量,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1)。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6月龄婴儿的各项能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为协变量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2);在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6月龄喂养方式为协变量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3),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孕早、中、晚三期FPG值的P25、P50、P75界值随孕期进程呈下降趋势,而P100界值呈上升趋势。两样本t检验法比较五项能区发育正常组和发育迟缓组孕早、中、晚期空腹血糖值均值的差异,结果显示,粗大运动能区(MD=0.04,95%CI:0.01~0.08,P=0.012)、精细运动能区(MD=0.05,95%CI:0.02~0.08,P=0.005)和个人-社会能区(MD=0.06,95%CI:0.03~0.09,P=0.001)发育迟缓者的母亲孕早期空腹血糖平均水平较发育正常者母亲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晚期FPG值的比较中,粗大运动能区(MD=-0.09,95%CI:-0.15~-0.04,P=0.001)、精细运动能区(MD=-0.07,95%CI:-0.13~0.02,P=0.006)、解决问题能区(MD=-0.09,95%CI:-0.14~0.04,P=0.001)和个人-社会能区(MD=-0.15,95%CI:-0.21~-0.10,P<0.001)发育迟缓组的FPG值均较发育正常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母亲患GDM对6月龄婴儿发育迟缓无显著影响,血糖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可能存在关键期。孕期GDM对儿童近期发育行为可能无损害或损害不明显,建议针对大龄儿童,如学龄儿童或青少年进一步评价其智商、执行功能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