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不同方法进行骨重建的对比研究
【6h】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不同方法进行骨重建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试剂及器材

2.3 手术器械及骨重建材料

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1 术前各项准备

3.2 即拔即种手术

3.3 构建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

3.4 半导体激光辅助进行彻底的基础治疗

3.5 分组进行种植体周围炎的骨重建

3.6 各项实验检测指标的测量

3.7 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4 结果

4.1 实验第一阶段(构建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的结果

4.2实验第二阶段(进行彻底的基础治疗)的结果

4.3 实验第三阶段(分组进行骨重建)的结果

5 讨论

5.1 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动物的选择

5.2 PISF监测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

5.3 种周炎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5.4 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现状及激光的优势

5.5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骨重建及关键影响因素

5.6 X线、Mico-CT及硬组织切片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牙槽嵴种植位点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附彩图

展开▼

摘要

目的:种植体周围炎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导致种植义齿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首先构建种周炎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观察各自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探究最佳的骨重建方法,为临床治疗种周炎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比格犬6只,分别拔除双侧2颗前磨牙,然后在8个拔牙窝中选择6个种植位点,即刻植入6枚韩国DIO种植体,待成功骨结合后通过“局部去骨+丝线结扎+高糖饮食”联合法快速建立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模型[1],然然后将36枚罹患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传统方法组、β-TCP组、BIO-GENE组、Bio-Oss组和不刮治组,共6组进行后续治疗。除空白对照组和不刮治组的12枚种植体外的所有种植体均经过彻底的翻瓣刮治,辅助半导体激光和派丽奥药物进行治疗,直至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消失(此时骨缺损仍然存在),最后再对以上6组骨缺损的种植体分别进行骨重建。术后3个月通过直观测量、X线检查、Micro-CT扫描、硬组织切片和新生骨形成率比较不同骨重建方法的差异。
  结果:
  (1)在比格犬口腔内即拔即种的所有种植体3个月后进行X线片拍摄,结果显示所有种植体均成功形成骨整合。
  (2)“局部去骨+丝线结扎+高糖饮食”综合法作用1个月后,成功骨结合的所有种植体均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且伴有骨缺损。
  (3)种周炎骨缺损模型构建结束时所有种植体的牙周和X线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应用半导体激光和派丽奥药物治疗的种植体周围炎症消失,与未经彻底基础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和不刮治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骨重建后直观测量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BIO-GENE组>β-TCP组(传统方法组)>空白对照组(不刮治组)。
  (6)X线检查BDH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最小, BIO-GENE和β-TCP组(传统方法组)次之,空白对照组(不刮治组)最大。
  (7)Micro-CT扫描BMD值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最大,骨再生材料与自体骨几乎融为一体;BIO-GENE组次之,图像上可见清晰的植骨材高密度影像;β-TCP组最小,ROI区域内找不到植骨材料的影像。
  (8)组织学切片显示,空白对照组和不刮治组的种植体颈部无新生骨形成,同时仍存在较大范围的骨缺损;传统方法组和β-TCP组可见少量新生骨组织并有个别成骨细胞活动;BIO-GENE及Bio-Oss组可见大量的新生骨细胞。
  (9)新生骨形成率(NBFR)经计算后组间比较显示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io-Oss组的新生骨形成率最高。
  结论:针对种植体周围炎所导致的骨缺损,在通过彻底的翻瓣刮治后,辅以半导体激光和派丽奥药物加以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Bio-Oss大颗粒骨粉充填+胶原膜覆盖”共同作用可有效进行骨重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