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空气波压力疗法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6h】

空气波压力疗法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不同模式和压力的空气波压力疗法对正常人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空气波压力疗法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附录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空气波压力疗法在临床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空气波压力疗法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本研究通过超声检测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筛选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最适治疗参数(治疗模式和治疗压力)。然后将其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上,检测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空气波压力疗法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方法:首先选取20名正常青年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这20名正常人在使用不同治疗模式(模式A、模式B)下,不同治疗压力(40 mmHg、60 mmHg、80 mmHg、100 mmHg)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下、干预后立即、干预后20分钟、干预后40分钟、干预后60分钟)的左下肢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从中筛选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最适治疗参数(治疗模式和治疗压力)。然后再选取20名脑卒中患者,使用最适治疗参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这2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下肢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下、干预后立即、干预后20分钟、干预后40分钟、干预后60分钟)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出入院时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1.基于不同治疗模式和压力的空气波压力疗法对正常人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1)模式 A①组内比较:干预后四组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高(P<0.05)。然而随着干预结束后时间的延长,四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到干预前水平。②组间比较:四组静息状态下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40 min内四组间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0 min四组间血流峰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式 B①组内比较:干预后四组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高(P<0.05)。然而随着干预结束后时间的延长,四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到干预前水平。②组间比较:静息状态下四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40 min内四组间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0 min四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于空气波压力疗法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1)静息状态下健患侧比较入院:与健侧相比患侧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显著降低(P<0.05),健患侧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健患侧比较结果同入院。(2)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入院:干预后健患侧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高(P<0.05),然而随着干预结束后时间的延长,健患侧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减慢,其中患侧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干预结束40分钟后逐渐恢复到静息水平。出院:健患侧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基本与治疗前相同。(3)凝血功能比较与入院相比出院时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余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工作模式A,治疗压力为80mmHg时,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效果最佳,对正常人而言停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60分钟时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接近使用前水平;2.空气波压力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血液的回流,改善下肢静脉血液瘀滞的情况,患肢的治疗效果可持续至干预结束后40分钟;3.重复使用空气波压力疗法不会延长加速静脉血液回流的持续时间,但是能够改善凝血功能;4.建议脑卒中患者健患侧均接受IPC治疗,以便更好的降低DVT形成的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