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补体激活和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药疹患者肝损伤中的作用
【6h】

补体激活和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药疹患者肝损伤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材料方法

2.1研究对象及其纳入排除标准

2.2试剂和仪器

2.3方法

2.4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3.3补体蛋白检测结果

3.4细胞因子检测

3.5流式检测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Th22细胞和补体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药疹(Drug eruption,DE)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皮肤不良发应(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 ACDR),是指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导致的皮肤黏膜疾病。近年来药疹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药疹类型和致敏药物的种类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药疹的发生,不仅带来皮肤的损伤,同时伴多脏器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因此,药疹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不仅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公共卫生问题。
  药疹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包括免疫机制在内的多因素参与、多途径介导的复杂过程,有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在药疹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同时期占主导作用的T淋巴细胞亚群也有很大差异,CD4+T细胞和CD8+T细胞以及CD4+T/CD8+T在免疫调节中都发挥重要作用。Th(T helper cell,Th)2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亚群,主要在皮肤黏膜屏障系统发挥作用,目前在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中研究较多,而在药疹中的研究较少。同时有研究发现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like of Trichloroethylene, DMLT)的动物模型中,Th1、Th17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以及Th1/Th2的比例失衡在其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补体可能参与了T细胞亚群的调节。有研究发现在DMLT患者血清中补体3(Complement3,C3)的水平下降,且补体C3的水平与肝脏损伤呈负相关,该研究认为在DMLT药疹患者体内补体C3的下降是由于肝脏损伤导致补体合成的下降;前期课题组研究也发现药疹患者血清中C3显著下降,这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中的研究一致,但是补体C3的下降是因为肝脏损伤导致其合成下降还是由于补体激活消耗C3所致,我们尚不清楚。因此,本课题拟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药疹患者中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补体C3降低的原因以及不同CD4+辅助性T细胞亚群在药疹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研究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肝损伤药疹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检测药疹患者血清补体蛋白水平、T细胞相关炎症因子以及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药疹患者免疫功能、补体蛋白、T细胞亚群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药疹中的可能作用。
  研究方法:
  1、通过现场信息采集和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药疹患者基础资料,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住院的194例药疹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药疹类型、致敏药物、潜伏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肝功能、免疫相关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
  2、收集研究期间35例药疹患者和匹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通过全自动生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ate transaminase,AS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药疹患者血清中IL-22、IL-1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微球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的方法检测药疹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7、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利用FCAP Array软件和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3、收集研究期间35例药疹患者和匹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同时收集药疹患者出院时血清做前后对照,采用CBA的方法检测药诊患者血清补体蛋白C3a、C4a、C5a的表达水平,利用FCAP Array软件和SPSS16.0对数据分析。
  4、收集研究期间30例住院药疹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外周血,通过流式的方法检测药疹患CD4+T、CD8+T细胞的比例以及Th1、Th2、Th17、Th22细胞亚群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变化,通过Flowjo7.6和SPSS16.0对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194例药疹患者基本信息
  研究期间共收集194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4例(43.2%),女性110例(56.4%)。根据K-S检验,药疹患者年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中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87岁,平均年龄48.46岁。住院费用最少1462.75元,最多73727.6元。住院时间最短1天,最长52天,潜伏期最短2天,最长53天。药疹类型有发疹型药疹、荨麻疹样药疹、固定型药疹、红皮病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史蒂文.约翰综合征等。过敏药物主要有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癫痫治疗药物、抗痛风药。相关性分析发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等与ALT有相关性,这说明免疫反应在药疹肝损伤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2、血清补体蛋白指标
  收集35例药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出院时的血清及匹配健康对照血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药疹患者治疗前血清补体蛋白C3a、C4a、C5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2, P=0.008;t=2.257, P=0.031;t=2.495, P=0.018);与治疗前相比,药疹患者治疗后补体蛋白C3a、C4a、C5a水平显著降低(t=3.213, P=0.003;t=2.728,P=0.010;t=4.7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3a、C4a、C5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097, P=0.280;t=0.293, P=0.771;t=1.103,P=0.278)。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补体C3a的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这提示药疹患者补体C3的降低可能是由于补体激活消耗,且补体激活可能在药疹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3、血清细胞因子指标
  收集研究期间35例药疹患者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药疹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IL-22、IL-13的表达水平。药疹病例组血清中IL-22、IL-13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22、IL-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9,P<0.001;t=6.071, P<0.001);药疹病例组血清IFN-γ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血清IFN-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2,P=0.003);药疹病例组血清IL-2、IL-4表达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96,P=0.692;Z=-0.649, P=0.516);药疹病例组血清TNF-α、IL-6、IL-10、IL-17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49,P<0.001;Z=-4.584,P<0.001;Z=-4.171, P<0.001;Z=-2.972,P=0.003);
  4、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收集了30例药疹患者和健康对照全血标本做流式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药疹病例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01); CD8+T细胞比例有略微上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6; P=0.418);CD4+T/CD8+T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4;P=0.008)。
  对CD4+T细胞中不同辅助性T细胞亚群所占比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药疹病例组外周血中Th1细胞亚群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8;P<0.001);Th2细胞亚群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4;P=0.678);药疹病例组外周血中Th1/Th2比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15);Th17细胞亚群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 P=0.013);药疹病例组中Th22细胞亚群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6;P<0.001)。
  结论
  1、药疹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在药疹肝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
  2、药疹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补体激活,补体激活可能在药疹肝损伤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3、药疹患者的外周血中CD4+T/CD8+T与Th1/Th2比例的失衡,CD4+T细胞中的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升高,其特征性细胞因子表达均升高,提示Th1、Th17、Th22可能在药疹的发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