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6h】

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代理获取

目录

答辩

引 言

一、人格的界定

(一)人格概念的历史考察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格本质的界定

二、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青年人格发展及其特点

(一)青年人格发展的涵义

(二)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发展历程

(三)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之上的青年人格发展的特点

1、自主性

2、过渡性

3、实践性

三、 大学生人格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取向的功利化

(二)内容的狭义化

(三)方式的单一化

(四)环境的一体化

(五)角色的模糊化

四 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策略

(一)确立人格教育阶段性目标,加强理想人格教育

(二)增强大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促进人格素质的均衡发展

(三)推动学科的整合作用,在实践中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四)优化环境,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的合力

(五)建立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阶段。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避免了西方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科学昌盛、技术发达、物质富足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带给西方的困惑:由于人的异化而产生的病态性人格和道德虚无主义的普遍流行。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素质,因为他们是我国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
  作为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人格是以一定的生理特征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中介,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建构的、相对稳定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行为的统一体,其生成与发展是一个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渐进过程。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期,其人格发展表现出自主性、过渡型、实践性等特点。青年期是个体人格生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我国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主阵地,其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正以空前的热情和干劲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也面临挑战,存在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增长与满足之间的错位情况,在有些大学生身上出现心理健康失衡、人格迷失的现象,加上高校人格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导致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低效与空场。
  当前,高校应正视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现实问题,遵循青年人格发展和人格教育的规律,采取与之相契合的人格教育策略,明确大学生人格教育目标;增强大学生的人格建构意识;推动学科的整合作用;优化人格教育环境;建立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个体、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功能,从而形成健康、有序、和谐的人格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