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6h】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二)现实需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

(二)国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一)理论依据

(二)框架分析

(三)测评指标

二、问卷设计

(一)问卷构成

(二)实施预测

三、访谈设计

(一)访谈提纲

(二)访谈方式

一、问卷分析

(一)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的研究对象

(二)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四)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访谈分析

(一)关于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访谈分析

(二)关于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访谈分析

三、讨论

(一)信息素养

(二)教学融合

(三)学习发展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三章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影响因素

(一)教师个体因素

(二)教师自身意识与技能

(三)教学实践的参与

二、学校影响因素

(一)领导重视程度

(二)软硬件环境支持

(三)教师榜样示范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三、社会影响因素

(一)国家政策

(二)教育资金

(三)家长学生

第四章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对策

一、教师主体层面

(一)强化信息理念,提升信息素养

(二)重视教学实践,推进教学融合

(三)深化创新意识,促进专业发展

二、学校环境层面

(一)加强组织引领,发挥领导者作用

(二)完善环境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

(三)树立教师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四)创新培养模式,促进专业成长

三、社会力量层面

(一)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政策支撑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持续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社会支持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刘凯月;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茂聪;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64G4;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