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社会学分析
【6h】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社会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答辩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一、概念及研究综述

(一)主要概念界定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研究意义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确立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确立的历史背景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确立的时代精神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确立的理论基础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社会学意蕴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层次的社会学意义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体现的国家性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蕴涵的教育社会特性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社会规限因素

(一)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舆论与公共政策因素

(二)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三)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教师素养因素

(四)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教育主体互动因素

(五)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课程地位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简介

展开▼

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标的确立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鲜明的时代精神,并具备丰富的课程理论资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层次间有社会学意义的内在联系,目标体系体现着国家性,蕴涵着鲜明的教育社会特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达成过程中社会规限因素复杂多样。舆论与公共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的积极方面体现了时代精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精神相协调,营造了目标达成的有利外部环境,上述因素的缺失对目标达成产生了制约。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及其素养是促进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基础因素,教师素养适应性提升是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教育主体互动过程中既能形成实现目标的有效动力,也可能产生阻力。课程地位问题是造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体系内差隔的深层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