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岩崖古道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演进机制研究--以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上、下董寨村为例
【6h】

岩崖古道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演进机制研究--以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上、下董寨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论文缘起

1.2 传统聚落研究的日益重视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区域背景概述

2.1 太行八陉历史沿革

2.2 井陉古道路段划分

2.2.1 井陉主线

2.2.2 井陉西支线

2.3 岩崖古道历史沿革

2.3.1 先秦时期

2.3.2 秦——隋

2.3.3 唐——元末

2.3.4 明——清末

2.3.5 清末——民国

2.3.6 建国——今

2.4 本章小结

3 村落物质空间构成解析

3.1 上、下董寨村形态结构构成

3.1.1 自然环境结构

3.1.2 社会文化结构

3.1.3 经济技术结构

3.2 物质空间形态特征

3.2.1 道路骨架的构成与特征

3.2.2 集水泄洪骨架的构成与特征

3.2.3 节点空间的构成与特征

3.2.4 建筑组团的构成与特征

3.3 上、下董寨村的空间形态演进过程

3.3.1 上、下董寨村演进阶段划分

3.3.2 形成与发展期(东汉——元末)

3.3.3 繁荣发展期(明初——清末)

3.3.4 由盛转衰期(清末——民国)

3.3.5 现代化发展期(建国——今)

3.4 本章小结

4 村落演变机制分析

4.1 村落演进主要影响因素

4.1.1 古道军防要素

4.1.2 古道商贸要素

4.1.3 古道移民要素

4.1.4 传统农耕要素

4.1.5 取水泄洪要素

4.1.6 宗法礼制要素

4.2 不同要素对村落演进机制的影响

4.2.1 古道军防

4.2.2 古道商贸

4.2.3 外来移民

4.2.4 取水泄洪

4.2.5 传统农耕

4.2.6 宗法礼制

4.3 上、下董寨村演进机制差异性分析

4.3.1 自然条件的差异

4.3.2 人口构成的差异

4.3.3 经济区位的差异

4.3.4 本章小结

5 上、下董寨村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5.1 上、下董寨村空间形态的核心价值要素

5.2 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

5.2.1 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原则

5.2.2 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归纳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待深化拓展空间

附录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战彦林;

  •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 学科 建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斌,叶依谦;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U2TU-;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