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民生建设
【6h】

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民生建设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一、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生成逻辑

(一)马克思民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社会条件

2.理论渊源

(二)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轨迹

1.马克思民生思想的萌芽

2.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成熟

3.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发展

二、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维度及其价值取向

(一)民生是人们的现实需要

1.民生需要的应然性

2.民生需要的层次性

3.民生需要的历史性

4.民生需要的合理性

(二)民生是人们的实践活动

1.民生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

2.民生是人们改善社会关系的实践

(三)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价值取向

1.关切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

2.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3.追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当代中国民生建设及其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之路的探索历程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民理念

2.“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富民理念

3.“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利民理念

4.“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理念

(二) 当代中国民生建设对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

2.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克服民生难题

3.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民生之维公平正义

结语:人的尊严与现实幸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马克思的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理念。细致剖析马克思对于民生问题的阐述,深入开掘马克思民生关怀的丰厚资源,真切领会马克思关于民生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不仅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当前以科学发展的人本理念为指导的中国特色民生之路的探索亦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从而有助于提升我们在民生实践领域行动上的自觉性,亦有助于拓展民生关切的新视野,开显民生领域的新境界。
  本文以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和当代中国的民生建设为两大坐标轴,运用文献疏解与实证分析、历史梳理与逻辑凝炼相结合的方法,探寻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心路历程及其内在取向,阐述中国特色民生之路的探索历程以及当代中国民生建设在回应民生期待的时代氛围中彰显民生之维的公平正义、人的尊严和人民的现实幸福的价值诉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