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
【6h】

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2.1 创业内涵研究

2.2 创业意向研究

2.3 创业能力研究

2.4 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量表设计

4.2 量表预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2 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5.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4 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世界经济的新格局下,青年创业活动在拉动就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创业意向是对创建新企业、或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直接心理倾向,是创业活动的内生原动力,关于创业意向的前因变量研究,是创业理论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解决社会问题最有价值的课题。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探索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前因变量,鉴于以往学者在个体微观视角和外在环境视角都做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从“能力的微观视角”出发,提出基于机会视角、特质视角和关系视角的创业能力概念,并定义基于自信、目标成就和风险容忍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严格区分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两个变量,并试图建立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为主体的理论模型。  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创业意向有什么影响?第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否存在影响?第三,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否在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基于对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本研究初步提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创业意向的直接作用模型以及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创业能力对创业意向作用的部分中介模型。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的在校大学生,并采用Spss19.0和Amos17.0对样本和量表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评价、适配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因果路径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不同维度对其创业意向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机会识别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关系能力均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主体能动观的自信效能感、目标成就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均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第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机会识别能力对大学生自信效能感、目标成就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对大学生自信效能感、目标成就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能力对大学生自信效能感、目标成就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第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意向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大学生创业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产生,二者之间也存在间接的影响,当加入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以后,不仅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创业能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显著性有所削弱。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通常研究的是创业者创业能力问题,研究对象针对正在创业时的创业者和已经创建企业的创业者,而在对一般性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的研究中,对潜在创业者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尝试借鉴并引入大学生创业能力这一概念,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意向的具体关系,可以弥补学术界对于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第二,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本文将着力探讨两者的关系,尝试探讨两者的内部作用机制;第三,本文根据研究将着力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模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创业意向的研究角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