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余华小说的存在主义写作研究
【6h】

余华小说的存在主义写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存在主义与先锋文学

第一节 存在主义关于“存在”命题的建构

一、存在主义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萨特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

三、存在主义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 先锋文学与存在主义的关联

一、先锋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存在主义对先锋文学的影响

三、先锋文学中的存在主义倾向

第三节 余华的先锋之路

一、“虚伪的形式”文学观的形成

二、对理性体系的颠覆与解构

三、先锋姿态的退场与成功

第二章 余华小说写作风格发展状况——个体存在的思考

第一节 个体存在的浅显思考——初期幼稚的温暖

一、初期东方式的温婉的忧伤

二、温暖而美好人性的有限思考

第二节 个体存在的荒诞揭示——先锋阶段的性恶叙事

一、余华转向先锋叙事的原因分析

二、“零度写作”下的性恶叙事

第三节 个体存在的深层思考——温情装点的苦难叙事

一、性恶叙事到温情叙事的转变

二、《活着》温情母题的建构

三、《许三观卖血记》温情的展示

四、温情笔墨下的现实思考

第四节 个体存在的欲望追求——新世纪的欲望叙事

一、个体的欲望展现——性欲追求

二、现实的真实写照——物欲横流

第三章 余华小说构筑“荒诞世界”的主题

第一节 荒诞的展示与虚无的思索

一、个体与世界分离下的荒诞存在

二、神秘抽象命运下的荒诞揭示

三、精神真实下的荒诞体悟

第二节 暴力的书写与人性的追问

一、暴力是人性之恶的表达

二、暴力是历史的存在形式

第三节 死亡的呈现与意义的探寻

一、死亡是个体荒诞处境的表达

二、贯穿文本始终的死亡叙述

第四章 余华小说“存在”的美学价值

第一节 面对生存“无为”的反抗

一、退守忍耐的生命意识与生存智慧

二、“存在”维度下的逆来顺受

第二节 余华小说及先锋文学的现实意义

一、先锋文学的贡献与意义

二、“零度叙事”下文本的“真实”

三、余华写作的智慧与灵性

第三节 余华小说的历史局限性

一、先锋阶段文本思想的贫乏

二、余华的多变或是人类的弱点

三、一种余华式的自恋情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海亮;

  •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

  • 授予单位 青岛大学;
  • 学科 文艺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建章;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I24I2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