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构建与选择研究
【6h】

我国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构建与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导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养老模式分类

1.2.2城市养老模式困境的讨论

1.2.3城市养老模式构建与选择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重要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养老模式

2.1.2“四二一”家庭

2.1.3 PPP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供需平衡理论

2.2.2需求层次满足理论

2.2.3社会保障思想

2.2.4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2.2.5准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3.1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3.1.1增速快、规模大

3.1.2高龄化和空巢化速度增幅明显

3.1.3地区差异显著

3.1.4未富先老

3.2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现状

3.2.1家庭养老仍是主流

3.2.2机构养老是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

3.2.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兴起且养老模式呈现多元差异化趋势

3.3我国城市养老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3.3.2养老机构数量稀缺且总体品质较差

3.3.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待完善及推广

第4章 我国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构建与选择的现实依据

4.1.1分层的现实背景

4.1.2分层的标准

4.2我国城市分层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分析

4.2.1不同层级老龄人口养老需求共性

4.2.2不同层级老龄人口养老需求个性

第5章 我国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的构建

5.1.1“养老金全国统筹+PPP+养老机构”模式

5.1.2虚拟养老院模式

5.2.1 基本养老模式

5.2.2 新兴养老模式

第6章 我国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的选择

6.1.1东部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

6.1.2中西部城市养老模式的选择

6.2.1中高收入层级的养老模式选择

6.2.2低收入层级的养老模式选择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研究结论

7.2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受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当前的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在城市地区更为突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主客观  条件都在发生较大变化,凸显复杂性与层次性,从某种程度上现有养老模式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在此背景下,怎样能够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中国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的构建与选择具有一定研究意义。  当前中国城市基本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且发展中面临较多矛盾与困难,同时养老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老年人构建差异化的养老模式,而构建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的前提需要对城市老年人口进行分层分析。本文按照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将城市老龄人口进行分层,宏观层面分层结果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准将全国城市分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微观层面分层综合了收入水平与身体条件等因素最终分为多个层级。同时在老年人口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养老需求共性的总结与不同层级养老需求个性的分析,为差异化养老模式的构建与选择提供了依据。  中国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构建与选择的结果:除三种基本养老模式外,从宏观角度看,东部城市可以选择发展虚拟养老院模式,中西部城市则可以发展“养老金统筹+PPP+养老机构”模式;而从微观角度看,对于中高收入或低收入且生活能够自理层级的老人,无论是东部城市还是中西部城市,本文为其构建与选择了五种养老模式,而对于收入低且生活无法自理层级的老人,本文综合宏观分层结果构建出四种差异化养老模式以供选择。本文结合了宏观与微观因素的城市差异化养老模式既可以满足不同层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又利于缓解养老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