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芪注射液对肺血栓栓塞SD大鼠血管内膜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6h】

黄芪注射液对肺血栓栓塞SD大鼠血管内膜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前 言

1.1 PE与DVT的流行病

1.2 PE与VGEF和bFGF的关系

1.3黄芪与VEGF和bFGF的关系

1.4黄芪对PE其他因子的影响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主要仪器和设备

2.2主要试剂及配制

2.3实验材料的制备

2.4 HE染色方法

2.5.免疫组化染色

2.6 ELISA测定

2.7RT-PCR的测定

2.8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 果

3.1HE染色结果:

3.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3ELISA结果

3.4 RT-PCR结果:

第四章 讨 论

4.1模型制作讨论

4.2结果讨论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麻醉方式与药物对静脉血栓的影响及防治方法的探讨

缩 略 语 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肺栓塞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死率较高;经现阶段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是世界医疗系统的主要经济负担。为降低其发生率及复发率,现观察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并探讨黄芪注射液促进血栓机化的机理。  方法:购买健康雄性清洁SD大鼠55只,8?9周龄,体重120~150g。随机分实验组(N=45),对照组(0组,N=10)。建立肺栓塞小鼠模型后,45只SD大鼠分为两组;治疗组30只,非治疗组15只。治疗组分为三组并各组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20g/kg治疗组Ⅰ;40g/kg治疗组Ⅱ;60g/kg治疗组Ⅲ)治疗6d,第7d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造模后肺组织变化,通过RT-PCR、ELISA方法分别测定测定黄芪治疗组(Ⅰ、Ⅱ、Ⅲ,N=10)、非治疗组(IV,N=15)及对照组(0,N=10)肺组织中VEGF和bFGF因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VEGF和bFGF的浓度。  结果:  1、HE染色:PE后可见肺组织呈弥漫性病变,肺泡壁充血、水肿、明显增厚,肺泡内有大量渗出物、红细胞等成分;肺间质高度淤血、水肿,部分胞浆溶解,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其中非治疗组肺组织含气空腔变形严重,有的甚至丧失空腔。HE染色治疗组(Ⅰ、Ⅱ、Ⅲ)和非治疗组(Ⅳ)均有明显的组织变化;而未治疗组的组织变化(Ⅳ)与治疗组(Ⅰ、Ⅱ、Ⅲ)有区别;与治疗组(Ⅰ、Ⅱ、Ⅲ)相比,非治疗组(Ⅳ)肺泡不规则、组织形变严重,有的甚至丧失空腔。可见在形态学上,治疗组与非治疗存在差异。  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果显示:空白组为无色组(图11);治疗组(I)为浅棕褐色组(图12);治疗组(Ⅱ)为棕黄色组(图13);治疗组(Ⅲ)为棕黄色(图14);非治疗组(Ⅳ)为淡黄色(图15);可见在治疗组中大鼠肺组织颜色较深,VEGF、bFGF表达率高且表达强度高;于治疗组比,非治疗组中大鼠肺组织颜色较浅,VEGF、bFGF有表达,表达率及表达强度较低。进一步说明在病例基础中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存在差异。  3、ELISA:①与空白组相比,VEGF在治疗(Ⅲ)组和非治疗(Ⅳ)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治疗(Ⅳ)组相比,VEGF在治疗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空白组(0)相比,治疗(Ⅰ、Ⅱ、Ⅲ)组和非治疗(IV)组中bFGG区别较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治疗(IV)相比,治疗组(Ⅰ、Ⅱ、Ⅲ) bFGG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组(Ⅰ)相比,治疗组(Ⅱ、Ⅲ)bFGF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组(Ⅱ)相比,治疗组(III)bFGF无统计学意义(P>0.05)。  4、RT-PCR:VEGF在治疗组(Ⅰ、Ⅱ、Ⅲ)组和非治疗组(Ⅳ)中均有较高灰度值,而空白组(0)灰度值较低,故可知,治疗组(Ⅰ、Ⅱ、Ⅲ)、非治疗组(IV)和空白组(0)VEGFmRNA有区别  结论:  1、PE后VEGF和bFGF水平均升高,其中bFGF上升更为明显。  2、PE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bFGF血清浓度显著升高且持续时间长,且黄芪注射浓度与bFGF浓度相关,但有封顶效应。(20g-40g间呈正相关,40g-60g间无统计学意义)。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升高bFGF促进PE后的转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