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FGF对高血糖小鼠溃疡疗效及机制的研究与临床糖尿病患者溃疡超微结构的观察
【6h】

aFGF对高血糖小鼠溃疡疗效及机制的研究与临床糖尿病患者溃疡超微结构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2.2 小鼠一般观测指标变化

2.3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ERK和FGFR蛋白的表达

2.4 RT-PCR结果

3临床病例分析

3.1 透射电镜实验

3.2病例1分析

3.3病例2分析

4.讨论

4.1对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高血糖小鼠疗效的讨论

4.2对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高血糖小鼠溃疡机制的讨论

4.3对临床糖尿病患者溃疡组织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探讨

5.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通路

缩 略 语 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高血糖小鼠溃疡的疗效及机理,剖析临床糖尿病病人溃疡面的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构建高血糖小鼠溃疡模型,昆明种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其余小鼠在高脂高糖饮食的诱导下,四周后夜间禁食12h,空腹腹腔注射STZ溶液,正常组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STZ注射7天后检测,夜间禁食不禁水,小鼠尾静脉取血,空腹血糖>16.7mmol/L造模成功,血糖稳定一周后,每组小鼠均在背部单侧制造直径约6mm的皮肤溃疡模型,并记为第0天。其余3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高血糖组(H组)、高血糖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HF组)、高血糖+阻滞剂组(HP组),每组10只。于第3、6、9天评估各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肉芽组织的厚度,免疫组化检测CD34、VEGF、ERK、FGFR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FR、ERK在创伤组织中的表达,RT-PCR法检测FGFR、VEGF的表达。选取两个糖尿病患者溃疡面的正常组织,戊二醛固定,做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器的变化。  结果:HF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H组(P<0.05),且接近于正常溃疡组织的创面愈合率,HP组的创面愈合率低于H组与HF组(P<0.05)。免疫组化中:CD34和VEGF的表达HF组高于H组,接近于C组,HP组明显低于C组和H组(P<0.05);ERK和FGFR的表达HF组高于H组、HP组的表达低于H组和HF组(P<0.05),ERK的变化早于FGFR的变化,有可能是PD98059阻滞了ERK的作用,FGFR的变化稍迟一些。蛋白印迹检测的ERK和FGFR的情况与免疫组化检测的这两项指标基本一致。RT-PCR检测的FGFR和VEGF与Western Blot检测的FGFR、免疫组化检测的VEGF基本一致。外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溃疡的作用,随时间变化作用增强,注射ERK抑制剂PD98059后,对创面的作用随时间也在增强,抑制的作用也越明显。两例临床病例分析得出,其中1例粗面内质网稍有扩张,另1例线粒体部分膜和嵴消失或融合。  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高血糖小鼠溃疡的愈合,FGF可以促进VEGF的表达,注射了ERK的抑制剂PD98059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溃疡面的愈合,并抑制了VEGF的表达,FGF的信号通路和VEGF的信号通路在ERK这条通路上重合,而且作用强,可能两者的信号通路也有不同,为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溃疡愈合的机制奠定了基础。两个临床病例得出,第1例电镜显示成纤维细胞长梭形,细胞周围有大量胶原,细胞核长椭圆形,核较大,胞质丰富,成纤维细胞结构较好,粗面内质网稍有扩张,第2例电镜显示线粒体部分膜和嵴消失或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