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典戏曲苦情因素研究
【6h】

中国古典戏曲苦情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苦情戏研究中的有限发掘

(二)中国古典悲剧研究中的零散涉及

(三)古典喜剧、悲喜剧研究中的少量关注

(四)苦情因素变化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无辜不幸的人物:事苦情悲

第一节 孤苦无助的冤主苦魂

第二节 奉献牺牲的忠臣义士

第三节 青春压抑的才子佳人

第二章 力量悬殊的冲突:无望挣扎

第一节 善恶正邪的对立

一、力量悬殊

二、品质对比

三、痛苦挣扎

第二节 情理节义的矛盾

一、情理冲突

二、文化困惑

第三章 哀感顽艳的情境:长歌当哭

第一节 直抒胸臆的悲吟

一、伤痛的语言

二、淋漓的宣泄

第二节 苍凉凄婉的苦境

一、冷瑟残败之意象

二、对比强烈之场景

第四章 寓哭于笑的结构:苦中求乐

第一节 悲喜交错与悲情高潮

第二节 “大团圆”下的沉重与无奈

一、常态之团圆

二、团圆背后之悲苦

馀论 中国古典戏曲的苦情表达:从苦情到悲境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中国古典戏曲有其特定的情感传达方式,戏曲中所包含的苦情因素使作品呈现出愁苦哀伤、幽怨愤懑、慷慨悲凉等风格特点,也将悲、苦、哀、怨等审美感受沁入观者心脾,正是这些苦情因素或独立、或相互、或综合地发挥作用,使得古典苦情戏曲具有了“苦情”美感艺术风貌。
  本文主要从人物、冲突、情境与结构四个方面探究古典戏曲所蕴含的苦情因素。苦情戏曲中的悲苦意蕴首先体现于苦主及其不幸遭遇,戏曲中饱尝生活苦涩之人一般具有善良无辜、孤立弱小的特点,他们拥有美德却常常遭遇不该承受的苦难;其次,在矛盾冲突中苦主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并且与对立面之间存在巨大的力量悬殊,无论是在善恶正邪的尖锐对立还是在情理节义的矛盾纠缠中,他们都毫无反抗之力,即使挣扎也是无望;再次,因受到深厚的抒情文学传统的影响,苦情戏曲注重通过哀感顽艳情境的营造使观者获得悲伤的审美感受,直抒胸臆的抒发方式使苦主之悲情得到淋漓的宣泄,沉郁感伤的意象与场景选择则成为哀婉苦境重要的构成要素;此外,中国古典戏曲于苦乐相错、寓哭于笑的结构中巧妙地传达了悲情苦意,于戏曲情节悲喜交错的发展中推动悲情高潮的到来,于典型的“大团圆”结局中揭示其背后的悲凉沉重与无奈之感;最后纵观苦情因素发展之于古典戏曲苦情表达的整体影响,可以发现中国古典戏曲的悲感传达方式随社会文化的变迁与戏曲文体的成熟,呈现出由个人苦情向整体悲境演化的趋势,将古典戏曲的悲苦意蕴推向了更深邃沉重的维度。
  古典戏曲中的苦情因素是中国戏曲独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使中国古典苦情戏曲成为了有别于西方悲剧的独特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