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高危因素分析
【6h】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高危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收集指标

3.检测方法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HSP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情况:

2.HSP患儿肾损伤与非肾损伤的临床特点:

3.HSP患儿肾脏损伤与非肾脏损伤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4.HSP患儿肾脏损害危险因素的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多系统性的小血管炎,发病人群主要为儿童,以皮肤、消化道、关节、肾脏受累为主,当肾脏出现累及时则为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紫癜性肾炎也是儿童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绝大多数的HSPN患儿的临床表现为一过性镜下血尿和(或)少量蛋白尿,通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后,都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仍有1%~17%的HSPN的患儿预后很差,最终导致肾脏衰竭。因而分析影响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提高紫癜性肾炎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于某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共86例,其中男孩34例,女孩52例,平均年龄7.89±2.56岁。诊断标准按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提出的相关标准。患儿既往体健,均为首次发病,除外已经确诊的其他类型的肾脏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类型的系统性血管炎。  根据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可分成下列两组:50例为非HSPN组和36例为HSPN组。依次比较分析不同组别病人的年龄、性别、重复皮疹超过3次、是否伴有关节痛或腹痛、链球菌滴度水平、外周静脉血PLT计数、外周静脉血IgA、IgG、 IgM,CD4/CD8<1,补体(C3、C4)水平、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尿液相关检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爱迪氏计数)等实验室指标作为研究因素,利用SPSS19.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肾损伤发生特点: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36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发生率为41.9%。其中2例符合肾穿标准,行肾脏穿刺检查。  2、86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疹(100%),伴关节症状的34例(39.5%),腹型9例(10.5%)  3、通过分析肾损害组与非肾损害组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点显示:年龄≥7岁、反复皮疹≥3次,在肾脏损伤组和非肾脏损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关节痛、腹痛、关节痛合并腹痛等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4、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生化及免疫指标结果显示:链球菌感染、IgG增高、补体C3下降、FIB、PLT增高在有无肾脏损伤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而CRP、ESR、IgA、IgM、CD4/CD8<1、补体C4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对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岁、反复皮疹≥3次、链球菌感染、FIB、PLT增高、补体C3下降是紫癜性肾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儿童过敏性紫癜损害的发生率为41.9%;  2、IgG升高可能是紫癜性肾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3、年长儿、反复皮疹≥3次、链球菌感染、FIB、PLT增高、补体C3下降可能是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