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的异化及其克服——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
【6h】

人的异化及其克服——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

1.2.2 国外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点

2 马克思异化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

2.1 时代背景

2.1.1 工业革命及日益深化的劳动分工

2.1.2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2.2 思想来源

2.2.1 卢梭的异化思想

2.2.2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

2.2.3 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

3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3.1 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界定

3.2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几种表现

3.2.1 经济方面——劳动者与其产品相异化

3.2.2 政治方面——抽象、孤独与消极的个人

3.2.3 人与其自我创造的类本质相异化

3.3 异化的否定与克服

3.3.1 强制性的分工和私有制的否定

3.3.2 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4.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启示与意义

4.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当代西方社会

4.2 马克思异化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启示

4.2.1 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2.2 促进人的个性全面与自由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研究。马克思通过对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发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异化状态,进而提出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是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异化。其一,在经济方面,劳动者与其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其二,人同人相异化。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冷漠、竞争的关系,个人是一种抽象、孤独与消极的个人。此外,劳动者通过异化劳动生产出了一个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而这说到底也就是工人同资本家的关系。异化劳动导致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其三,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特性或类本质就是进行一种自由自觉的、有创造性的活动。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造成金钱至上、货币崇拜,使人们偏离了真正有价值、有创造性、有意义的人生。而在马克思看来,这是一种异化。马克思认为,产生上述异化的根源是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异化的否定与克服的途径则是要通过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与克服。从终极的意义上说,是要经由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深刻领会他的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追求贫富差距的缩小、公平正义的实现。这一理论还启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精华来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树立高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吴洋;

  •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鸿鹤;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社会制度,工人阶级,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