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1956——1966年中苏关系对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影响
【6h】

论1956——1966年中苏关系对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一)选题来源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重难点与方法

一、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国道路的背景分析

(一)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

(二)时缓时急的国际背景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转变

二、中苏分歧的产生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开端(1956年——1957年底)

(一)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与中苏分歧的产生

(二)中共理论认识的突破

(三)“以苏为鉴”指导下实践探索的初步展开

三、中苏矛盾的激化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转向(1958年——1963年3月)

(一)中苏矛盾激化的原因

(二)中苏矛盾和分歧的焦点

(三)中共理论认识的深化与偏差

(四)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与误区

四、中苏关系的恶化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曲折(1963年4月——1966年)

(一)中苏公开论战与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中苏公开论战的主要问题

(三)中共理论认识的逐步偏离

(四)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艰难曲折

五、1956——1966年中苏关系影响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启示

(一)正确对待和处理外部关系

(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尊重不同发展模式

(三)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任何一国的发展都无法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对1956——1966年的中国而言,国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中苏关系的变动,促使我们开始了中国道路的初步探索。一方面,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积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展开了中国道路的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是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双方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展开争论。中共既捍卫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同时由于自身认识不足和缺乏经验,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是影响中国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深化对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认识,也可以为新时期中国道路的深入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总体上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简要概述了本选题的来源和意义、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综述、研究重难点和研究方法等。
  正文由五章组成,主要从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国道路的背景、中苏分歧的产生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开端(1956年——1957年底)、中苏矛盾的激化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转向(1958年——1963年3月)、中苏关系的恶化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曲折(1963年4月——1966年)、关于1956——1966年中苏关系影响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反思等五个方面内容展开,具体如下:
  第一章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中国道路的背景。首先,从国内方面,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的主观愿望等角度进行探讨;其次,从国外方面,主要从冷战背景下美中苏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开拓外交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转变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主要论述中苏分歧的产生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以及秘密报告的刊载,使中苏之间关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分歧,促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我们需要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从而提出“以苏为鉴”,并对中国的道路进行了积极调整,中国道路的初步探索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三章主要论述中苏矛盾的激化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之间的关系。中苏之间矛盾激化,中苏分歧加深,中共由于强调自身道路的正确性以及对国际国内反修防修的反思,导致了中国道路的初步探索发生转向,中国道路初步探索走入误区。
  第四章主要论述中苏关系的恶化与中国道路初步探索之间的关系。中苏之间全面论战的展开,中苏之间围绕一些问题进行激烈争论,中共在某些问题上的认识逐渐偏“左”,这导致用这些认识指导的实践也逐渐偏“左”,中国道路的初步探索面临艰难曲折。
  第五章主要是对1956——1966年中苏关系对中国道路初步探索的影响进行了反思。具体从正确对待和处理外部关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角度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