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高铁城市结构特征及地域组织模式
【6h】

中国高铁城市结构特征及地域组织模式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选题背景

1.1.1铁路高速化重构了城市等级体系

1.1.2高铁使城市网络化发展

1.1.3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对象

1.3.2数据来源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综述法

1.4.2模型分析法

1.4.3空间分析法

1.4.4比较分析法

1.5.1研究思路

1.5.2研究框架

2 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2.1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城市网络的概念与研究背景

2.1.2国外城市网络研究进展

2.1.3国内城市网络研究进展

2.1.4研究述评

2.2理论基础

2.2.1流动空间理论

2.2.2世界城市网络理论

2.2.3中心-外围理论

2.2.4点-轴理论

3高铁网络发展演变

3.1世界高铁网络发展历程

3.2中国高铁网络的发展阶段

3.2.1 萌芽阶段(1978-2002)

3.2.2 起步阶段(2003-2008)

3.2.3 曲折发展阶段(2009-2015)

3.2.4 繁荣阶段(2016-)

3.3本章小结

4铁路高速化下的城市体系结构演变

4.1普铁时代的城市等级体系

4.1.1铁路网络与城市规模相关性分析

4.1.2 城市等级体系的划分

4.2复合铁路下的城市等级体系

4.2.1复合铁路与城市规模相关性分析

4.2.2 城市等级体系的划分

4.3 铁路高速化下城市等级演变及类型

4.3.1 铁路高速化下的城市地位变化

4.3.2 铁路城市变化类型

4.4本章小结

5中国高铁城市等级体系结构特征

5.1 高铁城市日流量特征

5.2高铁与城市规模相关性分析

5.3基于高铁的中国城市等级体系

5.3.1城市等级体系划分

5.3.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5.4基于高铁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格局

5.4.1城市体系等级分布区域差异显著

5.4.2 高等级城市构成高铁基本骨架

5.4.3 城市等级与国家城市群等级分布格局吻合

5.5本章小结

6中国高铁城市网络结构特征

6.1高铁城市网络的构建及其分析方法

6.2.1 中心度特征

6.2.2 中介中心度特征

6.2.3凝聚子群特征

6.3.1 网络密度特征

6.3.2 网络传输性特征

6.3.3 网络集聚性特征

6.4 高铁网络层级特征

6.5 本章小结

7中国高铁城市网络组织模式

7.1不同交通方式的地域组织模式

7.1.1公路交通的地域组织模式

7.1.2普通铁路的地域组织模式

7.1.3航空的地域组织模式

7.2高铁城市网络地域组织模式

7.2.1 首位联系

7.2.2 高铁城市网络地域组织模式

7.3高铁与不同交通方式地域组织模式的比较

7.3.1高铁与公路地域组织模式的比较

7.3.2高铁与普通铁路地域组织模式的比较

7.3.3高铁与航空地域组织模式的比较

7.4本章小结

8 结 语

8.1主要结论

8.2可能创新点

8.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城市网络是地理学研究的新兴热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型交通工具的诞生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效应为城市网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作为世界高铁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高铁技术最为全面的国家,对中国高铁城市网络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推进城市高铁建设、厘清高铁发展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了世界和中国高铁网络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中国高铁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高铁车流量数据的城市网络,进而对中国高铁城市等级规模、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地域组织模式进行探讨,并对比分析了不同交通方式的地域组织模式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1)世界高铁发展经历了起源于日本、发展于欧洲、繁荣于中国的历程;中国高铁建设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78-2002)、起步阶段(2003-2008)、曲折发展阶段(2009-2015)、繁荣阶段(2016-)。  (2)铁路高速化对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影响,高行政级别城市提升相对较大,铁路始发城市规模数量有所扩大;城市类型变化分为无始发城市-普铁始发城市、无始发城市-高铁始发城市、无始发城市-复合始发城市、普铁始发城市-高铁始发城市、普铁始发城市-复合始发城市、普铁始发城市-无始发城市等6种演变类型。  (3)高铁城市表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等级特征典型结构特征并明显受到城市行政等级的影响;城市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和区域差异性,同时与国土开发战略格局和国家级城市群分布高度耦合。  (4)城市节点中心度表明重要高铁通道具有显著的“廊道效应”,总体上呈现出以京广、京沪和沪昆高铁组成的“三角旗状”空间格局并向两侧城市呈不规则递减的态势,中介中心度则体现出中心枢纽城市的随机分布能更好的发挥衔接作用;城市节点在全国层面则形成了“四片区、八子群”的空间组团特征,四大板块的凝聚子群也呈现着不同的特征。  (5)城市网络整体较为松散,四大板块内部联系相对紧密但跨板块间的密度相对较低;城市网络整体的传输效率有待提升,东北、东部、中部地区的网络传输性优于全国网络,但西部地区的网络传输效率明显受限;网络集聚性表明高铁城市网络城市之间存在小世界效应,聚类效应相对明显,四大板块的网络集聚性均优于全国网络,东北的网络一体化程度最高;高层级网络揭示了紧密关联区域、四横四纵高铁骨架网络,低层级网络基本识别了高铁网络向八横八纵拓展的态势和全局空间细节网络特征。  (6)高铁城市网络的地域组织模式分为点轴串珠模式、双核组团模式、极核模式,高铁路网的发育与地域组织模式的复杂性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高铁路网较为迟缓的西部地区往往表现出极核模式,东中部高铁网络较为密集则表现出以双核组团、点轴串珠模式为主的地域组织模式;不同交通方式的地域组织模式在组织类型和覆盖范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