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6h】

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研究目的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特殊体育

1.2.2适应体育

1.2.3特殊体育教师

1.2.4人才培养模式

1.3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国内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3.2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3.3文献综评

1.4研究对象、方法及步骤

1.4.1研究对象

1.4.2研究方法

1.4.3研究步骤

1.5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5.1研究思路

1.5.2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1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1.1先声阶段:建国前

2.1.2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2.1.3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2.2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2.1先声阶段:殖民地时期

2.2.2萌芽阶段:独立战争后至二战前时期

2.2.3发展与完善阶段:二战后时期

第3章 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3.1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机构

3.2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

3.3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专业的设置

3.4我国特殊体育师资培养的方式

3.5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3.5.1我国特殊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分类的情况

3.5.2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通识课程设置

3.5.3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学科课程设置

3.5.4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3.6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

3.6.1实习形式

3.6.2实习时间

3.7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保障

3.7.1内部质量保障

3.7.2外部质量保障

第4章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4.1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机构

4.2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

4.3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

4.4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

4.5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4.5.1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分类的情况

4.5.2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通识课程设置

4.5.3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学科课程设置

4.5.4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4.6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

4.6.1实习形式

4.6.2实习时间

4.7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保障

4.7.1内部质量保障

4.7.2外部质量保障

第5章 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

5.1培养机构的比较

5.2培养目标的比较

5.3专业设置的比较

5.4培养方式的比较

5.5课程设置的比较

5.5.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5.5.2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5.5.3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5.6教育实习的比较

5.7质量保障的比较

5.7.1内部质量保障

5.7.2外部质量保障

第6章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标准

6.2设置独立专业,完善招生制度

6.3拓宽培养途径,提高培养层次

6.4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6.4.1优化通识教育课程

6.4.2优化教育学科课程

6.4.3优化学科专业课程

6.5强化专业实践,改进教育实习

6.5.1建立教育实习资格准入与准出制度

6.5.2采用多种实习形式,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6.5.3扩展教育实习内容,增加实训的比重

6.6践行资格准入,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6.6.1建立以高校为本的质量保障体系

6.6.2建立政府和社会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特殊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殊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广大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提高残疾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成为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借鉴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经验以期完善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选取了美国的德克萨斯女子大学、东俄勒冈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西密歇根大学和我国的山东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泉州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为研究实例,分别从两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培养机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招生、培养方式、课程的设置、质量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1)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起步较早,培养目标明确。(2)培养方式多样化与培养层次一体化。(3)课程体系专业化。(4)质量保障标准化。而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起步较晚,存在(1)培养目标表述笼统、学科归属不明确。(2)培养方式单一与培养层次不高。(3)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单一且偏重于理论。(4)质量保障体系缺失等问题。针对上述所发现的问题建议如下:(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体系。从特殊体育教师能力的特殊性与师范性、理论知识与技能、广度与深度几个方面制定专门的特殊体育教师教育标准。(2)设置独立的专业,完善招生制度,加大对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政策宣传与引导,采用多元化招生制度,从源头上保障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与量。(3)拓宽培养途径,丰富培养方式,提高培养层次。改变四年制专业培养单一化的局面,借鉴免费师范生教师培养经验,采用“4+1”、“4+2”等培养方式。(4)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加大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力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适当增加融合教育课程。(5)改进教育实习。建立教育实习准入与准出制度,采用多种教育实习形式,合理安排实习的时间,扩展教育实习的内容,增加实训的比重。(6)建立质量保障体系,践行资格准入制度。应建立高校与社会相互督导的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实行特殊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著录项

  • 作者

    邹委龙;

  •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 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烃;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