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高中生外显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神经质的中介作用
【6h】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高中生外显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神经质的中介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1 问题提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本研究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儿童期心理虐待及其测量

2.1.1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定义

2.1.2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内涵

2.1.3儿童期心理虐待的测量

2.2 外显攻击性及其测量

2.2.1 外显攻击性的定义

2.2.2 外显攻击性的理论发展

2.2.3 外显攻击性的测量方法

2.3内隐攻击性及其测量

2.3.1 内隐攻击性的界定

2.3.2 内隐攻击性的测量方法

2.4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的相关研究

2.5神经质的定义及其测量

2.5.1神经质的概念

2.5.2神经质的测量

2.6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外显、内隐攻击性相关研究

2.7 神经质与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攻击性的关系

3 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

3.2研究内容

3.3研究假设

4 研究一

4.1 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工具

4.3研究程序

4.3.1 问卷发放

4.3.2 数据处理

4.4研究结果

4.4.1儿童期心理虐待的现状

4.4.2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4.4.3高中生外显攻击性的一般特征

4.4.4高中生外显攻击性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4.4.5高中生神经质特质的一般特征及其人口学变量分析

4.4.6儿童期心理虐待、外显攻击性、神经质的相关分析

4.4.7 检验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回归及神经质的中介作用

4.5 讨论

4.5.1 儿童期心理虐待的现状分析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5.2 外显攻击性现状分析及在学变量上的差异

4.5.3 高中生神经质现状分析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5.4 儿童期心理虐待、攻击行为与神经质的关系

4.5.5 神经质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5 研究二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选取

5.2.2 研究工具

5.3 研究程序

5.3.1 实验施测

5.3.2 数据处理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高中生内隐攻击性的一般特点及其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

5.4.2 研究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总分及各个因子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

5.4.3 高中生外显攻击性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

5.5 讨论

5.5.1 内隐攻击性的一般特征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5.5.2 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总分及各个因子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

5.5.3 高中生外显攻击性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

6 总讨论

6.1 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外显攻击性与神经质的关系

6.2 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

6.3 高中生外显攻击性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

7总结论

8 教育建议和研究展望

8.1教育建议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性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内隐联想测验(IAT)实验方法,揭示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外显、内隐攻击性的现状,探析了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外显、内隐攻击性及神经质之间的具体关系。 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调查了儿童期心理虐待、神经质和外显攻击性的关系,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问卷》和刘俊升修订的《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大五人格问卷》中神经质分量表分别对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神经质水平和外显攻击性进行测量,分析变量的相互关系,以神经质为中介变量,探讨神经质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外显攻击性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二探查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对高中生被试采用自编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内隐攻击性、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外显攻击性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1)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发生的阳性率为27.25%,在性别、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干涉因子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纵容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中生外显攻击性水平较低,在户籍地、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性别中男生在身体攻击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的得分(p<0.001)。但女生在愤怒和敌意两个因子的得分极显著高于男生在这两个因子的得分(p<0.001)。 (2)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外显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p<0.01);神经质也与外显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53,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可以正向预测外显攻击性,神经质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外显攻击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3)高中生存在内隐攻击性(t=5.95,p<0.001),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内隐攻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r=-0.12,p>0.05);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r=-0.34,p<0.05)。 上述结果表明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外显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内隐攻击性不相关;高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能显著正向预测外显攻击性,神经质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外显攻击性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高中生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总分及替代性攻击这一维度上具有显著正相关,提示内隐和外显测量的攻击性反映的可能是相同心理结构的不同阶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