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虚假诉讼罪的适用
【6h】

虚假诉讼罪的适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虚假诉讼罪的立法与研究

1.2.1国外立法模式

1.2.2我国立法沿革

1.2.3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研究法

1.3.2例证研究法

1.3.3规范分析法

第2章虚假诉讼罪的概念界定

2.1虚假诉讼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2.2虚假诉讼行为的罪与非罪

2.2.1对虚假诉讼罪的客体理解

2.2.2对“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理解

2.2.3对虚假诉讼罪主体和主观方面的理解

2.3虚假诉讼罪与其他罪名的区别

2.3.1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

2.3.2虚假诉讼罪与妨害作证罪

2.3.3虚假诉讼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2.3.4虚假诉讼罪与伪证罪

第3章虚假诉讼罪的阶段形态

3.1虚假诉讼罪的着手与预备

3.2行为犯与结果犯的辨析

3.3虚假诉讼罪的既遂与未遂

第4章虚假诉讼罪的共犯形态

4.1单方型虚假诉讼罪的共犯问题.

4.2双方型虚假诉讼罪的共犯问题

4.3司法人员参与的虚假诉讼罪的共犯问题

4.3.1司法人员的提供帮助

4.3.2司法人员的教唆参与

第s章虚假诉讼罪的罪数形态

5.1虚假诉讼罪的竞合犯

5.2虚假诉讼罪的牵连犯

第6章虚假诉讼罪适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6.1虚假诉讼行为的刑、民交叉问题

6.2“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标准问题

6.3法定刑的适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雪莹;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马荣春;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