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光电化学池中阴、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分解水的研究
【6h】

光电化学池中阴、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分解水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光催化分解水的基本原理

1.3光催化分解水的类型

1.4半导体光催化剂改性方法

1.5石墨烯的性质及其应用

1.6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介孔三氧化钨/四氧化三锰/氮掺杂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p型Cu掺杂Zn0.3Cd0.7S光阴极和n型WO3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化学池中分解水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型TiSi2光阴极和n型WO3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化学池中分解水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与交流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迫在眉睫。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正备受关注。而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光催化分解水则被视为一种有效的途径。自1972年研究发现TiO2电极可以进行光催化分解水的反应后,光电化学池的半导体基光电极催化剂得到了广泛地关注。然而,由于 TiO2固有的缺点,如电子复合率快和可见光吸收差,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半导体的催化活性,如光敏剂敏化,助催化剂修饰等,但总体来说光催化效率依然比较低。因此,新型的高效率光电极材料仍需开发。石墨烯的发现及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光电性能为增大电极材料的活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以石墨烯为载体和电子中继体,制备了半导体功能化石墨烯的复合光催化剂,优化了复合催化剂中不同组分的组成,研究了其在半导体催化体系和光电化学池两个体系中的催化性能和反应机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所示:  (1)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由介孔三氧化钨(m-WO3)、四氧化三锰(Mn3O4)纳米粒子和氮掺杂石墨烯(NGR)组成的三组分复合物。实验中通过 XRD、TEM、SEM、Raman、XPS等对复合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用DRS和光电响应测试了其光电化学性质。结果显示Mn3O4纳米粒子附着在m-WO3表面,且WO3/Mn3O4复合物与NGR之间有着良好的接触。此三组分催化剂在光解水产氧的反应中展示了比单独组分更高的催化活性。当Mn3O4与NGR的掺杂量达到最佳时,其产气量为294?mol g-1。WO3与 Mn3O4之间的异质结构能够有效的促进光生电子的分离和转移。NGR作为一个优异的电子接受体和中继体对光催化的提升也起了极大的作用。最后我们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2)通过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p型的光电阴极材料Cu掺杂的ZnxCd1-xS半导体,用共沉淀分解法制备 WO3光阳极材料,最后经过石墨烯修饰电极并将两个电极串联起来,形成了光电化学池体系。实验中通过XRD、SEM、Raman、XPS、DRS、光电化学测试等考察了两种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光电性质。实验中将光电化学池体系置于紫外可见光下照射,进行了光催化分解水反应。Mott-Schottky曲线证明了Cu掺杂的Zn0.3Cd0.7S转变为了p型半导体。在反应中,Cu能够帮助光生电子的转移。最佳的Cu含量在6%,光电化学池体系产氢和产氧量分别为459.0和86.2μmol·g-1。最后,我们同样给出了在PEC体系中的分解水机理。  (3)通过固态源掺杂法制备了p型的光电阴极材料Cu掺杂的TiSi2半导体,用共沉淀分解法制备WO3光阳极材料,最后经过Pt纳米粒子修饰电极并将两个电极串联起来,形成了光电化学池体系。实验中通过SEM、AFM、XRD、DRS、光电化学测试等考察了两种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光电性质。实验中将光电化学池体系置于紫外可见光下照射,进行了光催化分解水反应。在反应中,Pt纳米粒子能够有效的分离和收集光生电荷,降低了电子空穴的复合率。光电化学池体系产氢和产氧量分别为171和58μmol·g-1。最后,我们同样给出了在PEC体系中的分解水机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