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萧县蛴螬发生特点与机制初探
【6h】

安徽省萧县蛴螬发生特点与机制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蛴螬形态特征

1.2 苏鲁豫皖边界蛴螬主要发生种类及发生特点

1.2.1 苏鲁豫皖边界蛴螬主要发生种类

1.2.2 苏鲁豫皖边界蛴螬发生特点

1.3 环境因子对蛴螬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降水对蛴螬的影响

1.3.2 温度对蛴螬的影响

1.3.3 光对蛴螬的影响

1.3.4 空气因子对蛴螬的影响

1.4 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

1.4.1 拌种药剂的种类与作用

1.4.2 单拌制剂的种类及用法

1.4.3 复配制剂的种类及用法

1.5 其他方式防治蛴螬

1.5.1 农业防治小麦蛴螬

1.5.2 物理防治小麦蛴螬

1.5.3 生物防治小麦蛴螬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萧县农田和杨树林蛴螬发生种类和数量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2.1.2 取样方法

2.1.3 田间采样

2.1.4 室内鉴定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农田和杨树林蛴螬发生种类数

2.2.2 农田和杨树林蛴螬优势种数量变化

2.2.3 年间蛴螬群落组成差异

2.3 讨论与总结

第三章 降水对蛴螬发生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3.1.2 取样方法

3.1.3 田间采样

3.1.4 室内鉴定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 农田蛴螬虫源地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4.1.2 取样方法

4.1.3 田间采样

4.1.4 室内鉴定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蛴螬越冬基数的变化

4.2.2 杨树林-农田蛴螬发生内在联系分析

4.2.3 杨树林与农田蛴螬发生的空间分布

4.3 讨论与总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蛴螬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在安徽萧县为害普遍。摸清环境因素与蛴螬发生量的关系,以及作物田蛴螬虫源是开展蛴螬综合治理的基础,更是准确预测预报蛴螬为害的关键。本论文主要根据2011至2014年田间调查数据,通过方差分析、NMDS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农田蛴螬发生种类与数量、降水量与蛴螬发生规律的关系、以及夏季作物田可能的虫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11年农田蛴螬共3科9种,2012年为3科11种,2014年为3科9种。2011至2014年蛴螬田间发生量呈下降趋势。2011年优势种为暗黑鳃金龟,2012年为东方绢金龟与小阔胫绢金龟,2014年是小阔胫绢金龟。而杨树林蛴螬的优势种一直是小阔胫绢金龟。NMDS结果表明2011年、2012年和2014年三个年份蛴螬群落组成有一定的差异性,暗示为害萧县农作物蛴螬群落组成在年际间有差异。  2、降水量与蛴螬的发生关系是密切的。通过分析4-7月日平均降水量与大豆田块蛴螬发生量的关系,发现无论是4-7月日平均降水量,还是每个月的月平均降水量都与8月份大豆田蛴螬发生量间显著线性相关。其中除6月份降水量的增加与大豆田蛴螬发生量显著负相关外,其余月份都是降水量增多与大豆田蛴螬发生量显著正相关。从R2值看,7月份的降水量对大豆田蛴螬发生量的关系最密切。  3、冬季小麦田拌种对小麦田内的蛴螬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田越冬蛴螬的数量。小麦田中越冬蛴螬成为夏季作物大豆田虫源的可能性大为降低。玉米作物田的虫源很有可能来自于玉米田边的林地。玉米田虫口密度空间分布与田边林地的线性关系分析表明,离林地越近的调查样点,其蛴螬的发生量越多(R2=0.21-0.87, p<0.01)。  以上结果表明,安徽萧县蛴螬群落组成与发生量在调查年际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4-7月份降水量的变化有关。小麦拌种可以明显降低小麦田越冬蛴螬越冬虫源。大豆田蛴螬发生量的空间分布与田边林地的空间关系为林地可能为夏季作物田中蛴螬虫源地推测提供了一些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