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带状旋耕播种机耕作部件的优化研究
【6h】

小麦带状旋耕播种机耕作部件的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少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2.1国外少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2.2国内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1.3带状旋耕播种机耕作部件的研究现状

1.4课题来源

1.5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5.1研究目标

1.5.2研究内容

1.6技术路线

第二章旋耕刀-土壤相互作用机理的仿真研究

2.1试验田基本情况

2.2土壤物理参数测定

2.2.1田间土壤取样分析

2.2.2土壤直接剪切试验

2.2.3圆锥贯入

2.2.4土壤力学参数

2.3离散元土壤模型的建立

2.3.1土槽模型的建立

2.3.2接触模型的确定

2.3.3模型参数的确定

2.4仿真方案的确定

2.5仿真分析方法

2.5.1破碎度

2.5.2回填率

2.5.3土壤颗粒侧抛率

2.6离散元仿真结果与讨论

2.6.1旋耕刀-土壤相互作用过程

2.6.2土壤颗粒的侧抛率

2.6.3土壤颗粒回填率

2.6.4土壤破碎度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旋耕刀-土壤相互作用机理的田间试验研究

3.1田间原位耕作试验台搭建

3.1.1试验台的总体设计

3.1.2关键部件设计

3.2田间试验地点

3.3旋耕试验方法

3.3.1种床形状的测量

3.3.2平均土块径

3.3.3回填率

3.3.4耕作能耗

3.4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种床形状

3.4.2破碎度

3.4.3回填率

3.4.4耕作能耗

3.5讨论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小麦带状旋耕播种机耕作部件的优化设计

4.1带状耕作部件的改进与优化

4.2 MB型刀具耕作过程的仿真分析

4.3田间试验研究

4.3.1试验方法

4.3.2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4.4讨论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MB型刀具的优化与改进

5.1 MB型刀具的优化与改进

5.2田间试验方法

5.2.1土壤扰动率

5.2.2沟壁表面粗糙度分析

5.3结果与分析

5.3.1种床壁土壤表面粗糙度

5.3.2土壤扰动率

5.3.3破碎度

5.3.4回填率

5.4讨论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带状旋耕耕作部件作业质量与作物根系长势的相互作用关系

6.1材料与方法

6.1.1试验区概况

6.1.2小麦的种植与处理

6.1.3小麦根系取样

6.1.4小麦根系3D构型测试

6.1.5小麦根系的3D建模分析

6.1.6小麦根系土体空间覆盖率

6.1.7根系拓展趋势

6.2结果与分析

6.2.1小麦根系的3D构型

6.2.2小麦根系的生长趋势

6.3讨论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总结

7.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杨艳山;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丁启朔,何瑞银;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22S15;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