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研究
【6h】

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反思

1.1.2.现实困惑

1.2.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

1.3.2.知识工作者

1.3.3.制度及其变迁

1.3.4.外部性

1.4.基本假设

1.4.1.人类生存环境假设

1.4.2.人性假设

1.4.3.人类行为假设

1.5.论文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5.1.论文研究思路

1.5.2.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关于资本与知识工作者协作及企业剩余分配理论的回顾与评述

2.1.经营者与资本合一制度的理论评述

2.2.经营者独占企业剩余制度的理论评述

2.3.对资本独占企业剩余制度质疑的理论回顾与评述

2.3.1.马歇尔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评述

2.3.2.交易成本经济学评述

2.3.3.委托—代理理论评述

2.3.4.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评述

2.3.5.分享经济理论评述

2.3.6.人力资本理论评述

3.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内涵与功能

3.1.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模型构建与激励约束条件

3.1.1.模型

3.1.2.激励约束条件

3.2.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类型

3.2.1.无产权共享企业剩余激励模式

3.2.2.产权共享企业剩余激励模式

3.2.3.混合共享企业剩余激励模式

3.3.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功能

3.3.1.内在激励功能

3.3.2.稳定人才功能

3.3.3.降低代理成本功能

4.企业剩余的分割:按贡献动态分割模型

4.1.企业剩余的分割主体

4.1.1知识工作者

4.1.2资本所有者或股东

4.2.企业剩余的分割原则

4.2.1.目的性原则

4.2.2.按贡献动态分割原则

4.2.3.公平民主原则

4.2.4.效率发展原则

4.3.企业剩余的分割方法

4.3.1.投资比例分割法

4.3.2.按贡献动态市场分割法

5.知识工作者共享企业剩余的薪酬分配模型:弹性混合薪酬模型

5.1.弹性混合薪酬模型的提出:单一工资制理论及其局限性

5.1.2.资本独占企业剩余下单一工资制的运行情况及理论依据

5.1.2.弹性混合薪酬模型的提出

5.2.非产权共享企业剩余式

5.2.1.知识工作者努力水平函数

5.2.2.形式、特点与实证分析

5.3.股票共享企业剩余式

5.3.1.知识工作者努力水平函数

5.3.2.特点

5.3.3.协作式创业模式下的知识工作者共享企业剩余

5.3.4.两种分配形式

5.3.5.实证研究

5.4.混合薪酬式

5.4.1.知识工作者努力水平函数

5.4.2.特点与实证分析

5.5.弹性混合薪酬模型的应用——经营者总薪酬袋

5.5.1.美国对经营者实行弹性混合薪酬模型的分析

5.5.2弹性混合薪酬模型在中国的应用——经营者总薪酬袋

5.6.弹性混合薪酬模型的应用——科技人员总薪酬包

5.6.1.科技人员总薪酬包的框架

5.6.2.科技人员总薪酬包的主要内容

5.6.3.实施科技人员总薪酬包的相关配套制度

6.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的激励效应分析

6.1.不同团队规模下的搭便车问题与团队激励效应分析

6.1.1.不同团队规模下知识工作者搭便车问题

6.1.2.解决大型团队搭便车问题的策略

6.2.不同共享企业剩余薪酬类型下的团队激励效应分析

6.2.1.团队奖金下的直接显性激励效应

6.2.2.企业剩余分红下的短期激励效应

6.2.3.股票共享企业剩余式的长期激励效应

6.2.4.绩效工资的隐性激励效应

6.3.不同共同决定权下激励效应分析

6.3.1.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与共同决定权

6.3.2.不同制度安排的激励效应分析

6.4.不同风险类型的激励约束效应分析

6.4.1.共享企业剩余制和共同决定制下的风险问题

6.4.2.风险消除与激励约束分析

6.5.不同薪酬制度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的激励效应分析

6.5.1.工资制度下的劳动生产率均衡

6.5.2.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薪酬制下的劳动生产率均衡

6.5.3.增进社会福利效应

7.结论

7.1.论文的结论与创新

7.1.1.论文的结论

7.1.2.论文的创新

7.2.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项目、获奖等情况

展开▼

摘要

选择"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选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资本雇佣劳动合约下的资本独占企业剩余制度由于过分强调资本所有者的作用,忽视知识工作者对企业贡献的回报,造成企业知识工作者的激励不足,企业效益较差,这一合约安排已越来越不适应对企业知识工作者激励的需要;第二,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工作者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知识工作者为企业的稀缺资源,基于知识工作者为"经济人"假设,知识工作者对企业剩余索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第三,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由于知识工作者是主要贡献者,为了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资本所有者与知识工作者建立何种关系,对知识工作者采取何种薪酬分配激励制度成为企业制度设计的核心问题;第四,建立一种新型的企业分配制度,深入对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进行研究,对于激励知识工作者努力工作、指导企业的实践、提升企业绩效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丰富和发展企业激励理论、企业治理结构理论和分配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为该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但研究的系统性不够.该文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个包括六大问题(选择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必要性、模型与激励约束条件、类型及功能、企业剩余如何分割、共享企业剩余的薪酬分配模型、激励效应)的"协作式共享企业剩余制度"的理论框架,并结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实际进行了实证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