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t蛋白试剂盒的制备及抗虫棉Bt蛋白时空表达的研究
【6h】

Bt蛋白试剂盒的制备及抗虫棉Bt蛋白时空表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文献综述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4结果与分析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应用最广,它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强的抗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转入棉花中的Bt基因可以在棉花各组织器官中高效表达,合成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效毒杀作用的Bt蛋白。但若在生产上仍用常规栽培管理法,品种的产量潜力就不能正常发挥,甚至在不同的生态棉区造成产量显著降低。本文以市售Bt杀虫粉剂为原料,纯化、结晶出高纯度的Bt晶体蛋白,依此得到Bt蛋白抗体,制备出Bt蛋白试剂盒,并对转Bt基因抗虫棉与常规非抗虫棉进行了棉花在不同时空的抗虫性研究,旨在为抗虫棉的检测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并为抗虫棉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研究结果如下: 1.以市售的Bt蛋白粉剂为原料,采用碱解、层析和乙醇沉淀的生物化学的方法提取纯化Bt晶体蛋白。结果表明,在pH10.5时,碱解程度最高,采用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可以去除大多数的多糖,G-50层析柱将Bt蛋白(130KD)与其他蛋白分开,上清用1.2-1.5倍的95%乙醇沉淀,即可得到晶体状Bt蛋白,冻干称重,得率为1.338g/KgBt蛋白粉剂。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纯度为91%,SDS-PAGE测定晶体蛋白的分子量为130KD。 2.采用实验室饲养棉铃虫的方法,棉铃虫的初孵虫、一铃虫、二铃虫48小时的死亡率为100%,三铃虫48小时的死亡率为88%,四铃虫48小时的死亡率为76%,生物活性达18000IU/mg。 3.实验用2Kg重的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免疫学制备抗体的方法,由兔血清以饱和硫酸铵沉淀提取蛋白,再以A-50层析后,加冷的95%乙醇沉淀制备抗体,所得抗体的滴度为32(琼脂凝胶扩散法),完全可作为试剂盒使用(要求滴度不低于16)。 4.所制备的Bt蛋白试剂盒与进口的Agdia试剂盒做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自制试剂盒Bt蛋白浓度线性范围为1750~28000ng·ml-1,而Agdia试剂盒Bt蛋白浓度线性范围为2250~36000ng·ml-1,可见自制试剂盒检测灵敏度比Agdia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稍高,但检测范围比Agdia试剂盒稍窄。自制试剂盒的精确度稍差,稳定性不是很好,有待进一步实验探索。 5.对转Bt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的器官进行取样,用自制的Bt蛋白试剂盒检测(棉花叶取主干茎叶),结果显示,同一时期,同一棉株上,倒1叶Bt毒蛋白含量较低,倒2叶较高,倒3叶最高,而倒5叶较倒3、4叶又有所下降,表明Bt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产物随叶龄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随着幼苗的生长,Bt蛋白的表达量也随之增加,均可达到抗虫的最低限度,特别是蕾期和结铃期,棉花叶中的Bt蛋白含量最高,但到吐絮期以后,Bt蛋白的表达量逐渐降低,棉花叶中的Bt蛋白含量最低,已经低于抗虫所要求的最低限度,不同生长时期棉花叶Bt蛋白表达趋势为:初花期>蕾期>花铃期>苗期>吐絮期。9种组织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性顺序为:功能叶>嫩叶>幼蕾>幼铃>幼叶>花瓣>花蕊>苞叶>老叶。 6.同一位置不同时期的棉花叶子(倒2叶,完全展开功能叶),经ELISA检测结果显示:抗虫棉在生长初期,棉花叶子中Bt蛋白的表达就开始活跃,随着棉株的不断生长,抗虫棉的表达能力也逐步加强,到棉花的蕾期、花期达到最高点。但到了絮期以后,抗虫棉的表达量又开始快速下降,后期对Bt蛋白的表达水平远远低于抗虫棉生长初期的该蛋白表达平均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