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6h】

安徽省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文献综述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2.1.1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误差的控制

2.1.2旱地耕层土壤样品的采集

2.1.3样品的预处理

2.2样品的分析测试方法

2.2.1土壤pH值与有机质的测定

2.2.2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

2.3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研究区域土壤基本理化特征

3.1.1土壤pH值

3.1.2土壤有机质

3.2安徽省主土壤重金属分布规律

3.2.1三种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情况

3.2.2三种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异情况

3.3安徽省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3.3.1评价标准

3.3.2单因子指数评价

3.3.3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3.3.4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3.3.5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评价

3.4讨论

3.4.1对分值加权平均模型评价方法的讨论

3.4.2各土壤重金属评价结果讨论

3.5安徽省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的初步建立

3.5.1指标建立的方法与依据

3.5.2安徽省土壤重金属污染含量指标的确立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安徽省主要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及其污染情况,并探讨了客观、合理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为建设生态安徽提供土壤重金属科学依据。以皖南地区黄红壤、江淮之间黄褐土和淮北地区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及GPS双重定位方法对上述土壤分别采样,用常规方法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测定了Zn、Cr、Cu、Ni、Pb、Cd等六种重金属在耕层土壤的含量,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主要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情况,同时应用ArcGis软件对六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统计分析了各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及分异规律。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我省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且根据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分别对一般耕地、菜园土壤、苗圃林地、茶园土壤进行了评价;同时综合考虑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渐变性和模糊性以及各重金属不同的生物毒性水平,对常规加权平均模糊数学模型中的权重算法进行了重新修正,引入Hakanson制定的标准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提出一种分值权重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以安徽省三种主要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评价尝试,并对两种评价方法的异同进行了相应分析。结果表明: 1.皖南地区黄红壤没有出现Zn、Cr、Cu、Ni、Pb积累现象;淮北地区砂姜黑土耕层土壤中除Cu有积累外,其余重金属没有积累现象;江淮之间黄褐土Zn、Cu、Pb均有污染积累;固镇大棚蔬菜土壤除Cr没有出现积累外,Zn、Cu、Nj、Pb、Cd都明显出现积累,其中以Cd最为严重。 2.三种主要土壤中,工业三废污水灌溉是Zn、Cu、Pb污染最主要的点污染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长期定位大量施用无机农用物资(尤其是磷肥)是导致大棚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优劣顺序为:砂姜黑土>黄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固镇大棚)。 4.分值模型评价突出了重金属的毒性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贡献,把重金属土壤污分成了不同级别,即以毒性和含量双重指标来评价土壤污染程度;常规模型均化了重金属毒性对土壤的贡献,仅以含量指标来评价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 5.单因子指数评价、综合指数、模糊数学分值综合评价的评价结果和评价程序对重金属污染评价较为客观、合理。 最后针对安徽省土壤实际情况,初步建立本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含量限制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