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治理研究
【6h】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治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章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解读

第一节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问题概述

一、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概念界定

二、网络敲诈勒索犯罪与传统敲诈勒索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国内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现状

一、国内网络敲诈勒索犯罪情况概述

二、国内针对网络敲诈勒索犯罪采取的措施及相关治理成果

第二章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特征

第一节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主观特征

一、犯罪主体性别以男性为主

二、犯罪主体青少年化趋势明显

三、犯罪主体文化水平总体偏低

四、犯罪主体职业稳定性普遍不高

五、犯罪组织形式仍以个人单独作案为主

六、犯罪主体主观恶性相对较小

第二节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客观特征

一、犯罪手段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凸显

二、犯罪对象呈现出较强的目标针对性

三、犯罪工具逐渐新型化和多样化

四、犯罪活动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

第三章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成因

第一节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法律成因

一、技术进步下法律滞后性凸显

二、管辖权不明确致使案件侦查难以启动

第二节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监管成因

一、已有监管系统无法与普通公众形成有效对接

二、各监管群体之间没有形成完毕的协同监管体系

第三节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技术成因

一、低门槛性使得网络敲诈勒索犯罪成本低廉

二、高技术性导致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破解、追踪难

第四节 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个体成因

一、犯罪人盲目贪利且存在侥幸心理

二、被害人对网络敲诈勒索犯罪认识不足且存在冒险心理

第四章 我国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治理

第一节 基于法律层面的治理

一、完善网络敲诈勒索犯罪的法律规定

二、明确网络犯罪主要犯罪地的确认标准

第二节 基于监管层面的治理

一、强化已有监管系统与普通公众之间的有效对接

二、加强各监管体系之间的协同治理

第三节 基于技术层面的治理

一、依托5G时代背景搭建专业网络安全人才梯队

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模式

第四节 基于个体层面的治理

一、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

二、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风险防范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魏小妮;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 学科 法律硕士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春林;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