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米霜霉病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6h】

玉米霜霉病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文献综述

1.1玉米霜霉病概况

1.1.1病害主要分布

1.1.2症状特点

1.1.3病原菌生物学特征

1.1.4玉米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

1.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PRA)的概念及意义

1.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1.3.1农业气候相似距方法

1.3.2 CLIMEX法

1.3.3 GARP模型

1.3.4 MAXENT模型

1.3.5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软件及数据来源

3.1.1模型软件

3.1.2本系统硬件环境

3.1.3环境变量数据

3.1.4空间数据

3.1.5玉米霜霉病的分布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2 GARP模型分析方法

3.2.1上传物种分布数据

3.2.2导入环境层数据

3.2.3参数设定

3.3 MAXENT模型分析方法

3.3.1上传物种分布数据

3.3.2导入环境层数据

3.3.3参数设置

4结果与分析

4.1 GARP预测

4.1.1结果分析

4.1.2小结

4.2 MAXENT预测

4.2.1.结果分析

4.2.2小结

4.3两种方法所获结果的比较

4.3.1 GARP和MAXENT预测结果对比

4.3.2 AUC值比较

5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玉米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系统侵染病害,引起玉米霜霉病的病原菌有3属9种,其中有5种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包括:Peronosclerospora maydis、P.sacchad、P.philippinensi、P.sorghi和Sclerophthora rayssiae Kenneth,Kaltin et Wahl var.zeae Payak et Renfro。因此开展玉米霜霉病在我国的风险分析,明确玉米霜霉病在我国适宜的分布范围,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检疫对策和防控预案提供依据,从而保护我国玉米的安全生产。
   本研究通过GARP和MAXENT生态位模型,以5种检疫性玉米霜霉病病原菌为对象,使用涉及影响生物分布的各个方面因子的环境数据(地形环境数据、植被信息数据、气候条件数据)作为模型变量,预测其在中国潜在分布区;并根据AUC值对两种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玉米霜霉病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了区划,划定适生性风险等级。
   结果表明MAXENT的预测结果要优于GARP,根据MAXENT的结果,玉米霜霉病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适生范围,其中长江以南地区是玉米霜霉病的重要发生地。5种病原菌中P.sorghi在我国的适生范围最为广泛,根据适生值的大小,其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北中部地区及两广、福建及云南西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风险。褐条霜霉病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最小,主要集中在华南南部地区。在这些地区内有较大面积的玉米种植,为玉米霜霉病病原菌的侵染、定殖以及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加强这些区域的调查监测和检疫对保护当地的玉米生产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