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植物源杀虫剂等防治杨树害虫试验研究
【6h】

植物源杀虫剂等防治杨树害虫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综述

1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研究

2杨树害虫防治研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自然概况

1.2材料

1.2.1供试害虫

1.2.2供试农药

1.2.3仪器设备

1.3方法

1.3.1试验区桑天牛虫情调查方法

1.3.2 30%氯胺磷乳注油蛀干防治杨树桑天牛幼虫试验

1.3.3 20%吡虫啉乳油蛀干防治杨树桑天牛幼虫试验

1.3.4 植物源杀虫剂1.2%苦参碱烟碱乳油喷雾防治杨小舟蛾幼虫试验

1.3.4 植物源杀虫剂1.2%苦参碱烟碱乳油喷雾防治杨扇舟蛾、黄翅缀叶野螟幼虫试验

1.4计算公式

2结果与分析

2.1 杨树桑天牛虫情调查及其空间分布型研究

2.2 30%氯胺磷蛀干防治杨树桑天牛虫幼虫试验测定

2.3 20%吡虫啉蛀干防治杨树桑天牛虫幼虫试验测定

2.4 1.2%苦参碱烟碱乳油喷雾防治杨小舟蛾幼虫试验

2.5 1.2%苦参碱烟碱乳油喷雾防治杨扇舟蛾幼虫试验

2.6 1.2%苦参碱烟碱乳油喷雾防治黄翅缀叶野螟幼虫实验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3.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杨树(populu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在我国,杨树的栽植遍及全国各地,是我国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林的主要树种。我国杨树天然林面积300万公顷以上,人工林面积达600万公顷,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人工林面积总和的4倍以上,多数为近年来新发展的工程林。安徽由于近几年大力实施的退耕还林、通道工程、绿色长廊等项目,杨树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林业生产的重点。然而随着杨树面积的迅速扩大,害虫问题日益突出起来,正成为生产上的主要矛盾,而且又是薄弱环节。以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等为主的天牛类蛀干害虫以及以舟蛾类为主的食叶害虫[主要是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Craeser)、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ata(Fabricius)、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 Moore等,另1种为螟蛾类的黄翅缀叶野螟Botyodes diniasalis Waker]几乎常年严重发生,发生面广,威胁着杨树生产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本研究针对我国当前杨树生产的实际问题和突出矛盾,采用一种新农药30%氯胺磷乳油和20%吡虫啉乳油分别不同浓度及用量进行注干防治现有面积最广的也是最难以防治的4年生以上的高大杨树上的桑天牛幼虫试验研究,采用植物源杀虫剂1.2%苦参碱.烟碱乳油不同浓度分别对主要食叶害虫杨小舟蛾、杨扇舟蛾、黄翅缀叶野螟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研究。前者桑天牛幼虫试验不仪效果显著,而且方法简便、成本低、工效高、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对天敌和环境无不良影响;后者食叶害虫试验效果均显著,而且均可实现兼治、避免目前仍然存在的农药“3R”问题的弊端,达到无公害防治目的。
   1.通过对试验区杨树林10块样地桑天牛的调查结果,共检查杨树1318株,其中有虫株347株,该区杨树桑天牛有虫株率26.25%,桑天牛虫口密度为0.6931头/株,根据天牛危害程度判断标准,该区杨树桑天牛发生程度为严重。同时,对林缘和林内不同林分部位桑天牛的发生进行调研,结果林缘和林内虫株率分别为26.90%和25.70%,虫口密度分别为0.72头/株和0.67头/株,林缘略高于林内,桑天牛在杨树林内的分布与林分部位关系不大。
   2.采用扩散系数“C”、九野指数“CA”,丛生指数“I”3种不同方法测定桑天牛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扩散系数C=9.7813,九野指数CA==0.3309,丛生指数I=8.7813,根据各自的判断标准,3种方法测定桑天牛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同时根据本论文中杨树林有虫株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桑天牛在杨树林内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核心分布型。
   3.应用30%氯胺磷乳油5倍液和10倍液分别进行注干防治桑天牛幼虫试验,结果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7.5%和77.3%,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和72.7%,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5%和72.7%,t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说明2种不同浓度防治效果均好,且药效发挥速度快,幼虫死亡均在注药后6天以内,其中以注药后2天内死亡个体数最多。但氯胺磷5倍液注干防治效果优于10倍液的防治效果。
   采取药液注干防治杨树桑天牛幼虫的最佳时机问题,也是防治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试验结果同时提供了药液注干防治杨树桑天牛幼虫最有利时机,即应掌握在4月中旬左右为宜。
   4.应用20%吡虫啉20倍液和40倍液分别进行注干防治桑天牛幼虫试验,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5%和57.1%,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9%和48.5%,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4.1%和33.7%,t检验结果,差异显著,说明20%吡虫啉20倍液注干防治桑天牛幼虫效果明显优于40倍液的防治效果,生产中应采用20倍液防治而不用40倍液防治。幼虫死亡个体数以注药后6天内达最大值,其中以注药后2天内最高。
   5.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加水稀释600、800和1000倍液喷雾防治杨小舟蛾幼虫试验结果显示,1.2%苦参碱烟碱乳油600倍液、800倍液、1000倍液防治杨晓舟蛾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93.2%、79.2%,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2.7%和63.2%。t检验结果,600与800倍液、600与1000倍液、800与1000倍液均差异极显著。生产上采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600倍液防治最好,并可同时有效兼治杨扇舟蛾、黄翅缀叶野螟幼虫。
   6.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加水稀释600倍液、800倍液和1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翅缀叶野螟幼虫试验,死亡率分别为100%、93.3%、81.1%,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6%、91.9%和77%,校正虫口退减率分别为98%、90%和79%。t检验结果,600与800倍液差异显著,600与1000倍液、800与1000倍液均差异极显著。生产上采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600倍液防治最好,并可同时有效兼治杨小舟蛾幼虫和杨扇舟蛾幼虫。
   7.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加水稀释600倍液、800倍液和1000倍液喷雾防治杨扇舟蛾试验,死亡率分别为99.2%、96.9%和77.6%,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96.2%和75.6%,校正虫口退减率分别为99.2%、96.9%和77.6%。t检验结果,600与800倍液、600与1000倍液、800与1000倍液均差异极显著。生产上采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600倍液和800倍液防治效果均好,并均可同时有效兼治杨小舟蛾幼虫和黄翅缀叶野螟幼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