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中国因素分析
【6h】

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中国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 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概述

(一)大宗商品概述

(二)定价权相关理论

(三)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的特征

(四)大宗商品定价方式及其演变过程

(五)金融衍生品与大宗商品定价的关系

二、中国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机制分析

(一)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播渠道

(三)中国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路径

三、中国因素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影响力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样本数据的选取

(二)研究数据的处理

(三)研究的模型

(四)研究的结果

四、中国缺失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研究

(一)中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现状

(二)中国缺失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原因分析

(三)中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意义

五、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的努力--基于宏观层面的思考

(二)行业协会的努力--基于中观层面的思考

(三)企业的努力--基于微观层面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大宗商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离不开的基础性材料投入。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和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日趋高涨,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势力的推波助澜,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深受价格波动之害。因此,争夺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就具有了极强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借助供需理论、非完全竞争市场定价理论及市场强度理论将中国因素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在现实经济市场条件下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再通过对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汇率因素等可能路径进行分析,从理论方面探讨了中国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对世界大宗商品指数与我国大宗商品指数的相关性研究,得出滞后模型及误差分布模型,然后对两个指数进行格兰杰检验,表明中国因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力逐步上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上升速度加快。最后,将阻碍中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的因素分为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通过分别对宏观、中观和微观主体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方法创新,一方面采用了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这一分析工具。在分析大宗商品国内外期货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和相关性时,采用这一工具能够相对有效地解决只研究某一种大宗商品所带来的缺失代表性问题,有助于更加全面且更有代表性地分析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分段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以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为分割点对数据进行分段,这样可以更加突出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带来的实际影响,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二是研究内容创新,着重探讨了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及金融衍生品在大宗商品定价中的作用,解释了金融工程技术在现代大宗商品定价中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  由于资料和数据搜集方面的困难和本人研究能力的制约,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在进行实证分析过程中,为了使分析更有代表性,采用了对国内外两种大宗商品综合期货价格指数进行分析的方法。但由于所选两指数构成并非完全一致,分析结果会受到相关误差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