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6h】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

2 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分析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 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

2.3 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2.4 农民增收的意义

3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

3.1 基础理论分析

3.2 农业产业化的涵义与特征

3.4 农业产业化的利益机制

3.5“十一五”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状况

3.6 安徽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7 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4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的案例分析

4.1 颍上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4.2 宿松县春润食品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实施及农户增效增收的情况

5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5.1 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坏境和条件

5.2 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5.3 突出重点、扶持龙头

5.4 完善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培训机制

5.5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

5.6 提供产业支撑和提高非农就业水平,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

5.7 开展“千企联千村”活动,鼓励工商企业入乡村工业园发展

5.8 发展农业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革新服务方式

5.9 农业产业经济要素配合

5.10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6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中国的“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政府一直强调要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但是农民的纯收入难于随GDP的增长而增加。一直以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探索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就成了一种必然的和现实的选择。农业产业化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接轨问题,改变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的分离状态,延长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农业产业化经营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偏低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全面分析了安徽省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并总结出目前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安徽省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总的水平比较低下,规模较小,带动力不足,与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比较仍存有一定的差距;涉农企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窄而短;市场意识不强;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对策建议: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坏境和条件;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挖掘农业增收潜力;突出重点,扶持龙头;完善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提供产业支撑和提高非农就业水平,作为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开展“千企联千村”活动,鼓励工商企业入乡村工业园发展;发展农业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革新服务方式;农业产业经济要素配合;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论文绪论部分就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与不足作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对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安徽省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以及农民增收的意义,探索了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具体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理论、涵义与特征、发展模式、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意义。第四部分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的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提出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