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演化经济理论的中国茶产业研究
【6h】

基于演化经济理论的中国茶产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 演化经济学理论渊源

2.2 演化经济学流派

2.3 演化经济学在中国

3.中国茶产业演化的理论基础

3.1 演化经济学理论判断标准

3.2 理论假设

4.茶企业的演化经济分析

4.1 茶企业属性分析

4.2 茶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分析

4.3 茶企业的演化机制

5.中国茶产业经济的总体概述

5.1 中国茶产业生产情况

5.2 中国茶叶市场流通情况

5.3 中国茶叶出口情况

5.4 中国茶叶消费情况

6.中国茶产业演化的动力分析

6.1 中国茶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6.2 中国茶产业制度政策演进情况

6.3 茶产业发展动力的实证研究

7.中国茶产业的演化机理分析

7.1 茶产业演化三大机制分析

7.2 中国茶产业演化的产业范式

8.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改革开放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随着茶产业计划管理体制的全面放开,促使茶产业在生产、加工、出口、内销上都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茶园种植面积、茶叶产量、茶叶出口和茶叶内销量都得到大幅增长。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也应运而生,茶叶在保健、日用化工、食品添加剂等相关行业应用越来越广,茶产业实现了纵向横向的全面发展。茶产业的快速全面发展、茶企业实现持续盈利的推动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对茶产业发展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发生作用的呢?围绕上述问题,本文拟运用演化经济理论加以分析研究。
  茶产业是一个产业系统,不能将茶产业单纯的通过还原法分解为若干茶企业的集合而忽视茶产业本身的结构性与整体性。故此,本文首先遵循先微观后宏观的思路,运用企业演化理论对茶产业的微观组织——茶企业进行研究,再用产业演化经济理论对产业整体进行分析。
  首先,茶企业是茶产业系统的子系统,茶企业是由地理位置专用性、物理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特定服务专用性和品牌专用性以及企业组织力集合而成的茶叶生产性组织,因为各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导致了茶企业之间存在异质性,进而影响其在应对不确定性能力上存在差异,优秀的茶企业可以准确分析并把握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并获取超额的经济租金。按照茶企业在获得企业能力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幼稚选择、管理选择、层级更新和全面更新四种企业演化机制,并且大部分茶企业的演化机制是属于管理选择机制。
  其次,从整体角度分析了茶产业的发展。在分别从中国茶产业生产、市场、出口和消费等方面进行总体现状分析之后,本文研究了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演化经济理论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本质力量,茶产业发展的动力同样来自茶产业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同时技术和制度是知识积累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茶产业的发展本质推动力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在分析了茶产业技术创新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茶产业相关制度的变迁过程之后,运用茶产业有限的统计数据对1984-2007年间的技术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1984-1995年间红毛茶的广义技术贡献率(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达到了43.37%,以后年度随着茶产业科技应用的日益广泛,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更高。
  最后,运用产业演化经济理论的惯例机制、创新机制和选择机制对推动茶企业、茶产业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了演化机理研究。系统行为在发生时,并不是如主流经济学描述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并按个体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而是参照系统日常惯例的行为进行,为了满足系统追求更优目标的动机,系统会根据内外部不确定性而产生搜寻行为(搜寻也即创新能力,可分为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搜寻得到的新知识在经过选择后与旧有的惯例结合成新的惯例稳态,并指导系统行为的产生。本文在茶产业演化基础上研究了中国未来茶产业范式的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随着知识的积累,茶产业中专业化分工程度将会加深,产生更多的生产迂回,进而促进茶产业集聚现象;而随着分工的深化,用以协调分工之间的交易成本也将上升,产业融合就是将分工内部化,降低分工交易成本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范式,这种产业融合现象也将随着茶产业中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