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及防褐化的初步研究
【6h】

毛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及防褐化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竹类简介

1.2毛竹的分布及利用

1.3毛竹的发展趋势

1.4毛竹的生物学特征

1.5 毛竹种子的特征

1.6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1.7 竹子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3.3实验技术路线

3.4实验方法

4 结果和分析

4.1 佛肚毛竹种子萌发特性分析

4.2 佛肚毛竹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结果分析

4.3佛肚毛竹种胚愈伤诱导的防褐化处理分析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基本培养基配方

附录B:中英文缩写与注释

附录C:图版

致谢

个人简介

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佛肚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arr.) Mitford' Ventricosa)是刚竹属、散生型竹种,是毛竹的一个重要变种。高大挺拔的毛竹四季常青且在我国栽培面积分布广泛、经济价值较高。
  本文主要从佛肚毛竹种胚的活性特征、种胚的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愈伤组织防褐化处理这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研究。以佛肚毛竹种胚作为接种外植体,主要围绕着种胚的最佳浸种时间和浸种温度、种胚的消毒灭菌方式、诱导愈伤形成的最佳培养基类型和激素配比、愈伤组织的增殖和不同防褐化处理方法对抑制褐化现象产生的效果等方面开展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的实验结果:
  1、影响佛肚毛竹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浸种温度和浸种时间。其中最佳浸种温度是35℃,最佳的浸种时间为5 h。
  2、佛肚毛竹种子最适的消毒灭菌方法为:75%酒精完全浸泡4 min→无菌水反复冲洗6次→2%NaClO溶液完全浸泡12 min→无菌水反复冲洗6次→0.2%HgCl2溶液完全浸泡15 min(含3-4滴吐温-20)→无菌水反复冲洗6次→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接种。
  3、影响佛肚毛竹种胚愈伤诱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种胚的接种方式、基本培养基类型、2,4-D和 ZT的浓度。其中,在切除种胚大部分胚乳,并将种胚有沟槽的一面向下且水平放置接种的前提条件下,佛肚毛竹种胚诱导愈伤形成的最适培养基类型是:MS+4.5 mg/L2,4-D+0.2 mg/L ZT+8g/L琼脂+28g/L蔗糖,pH=5.8,诱导率为60%。
  4、在种胚诱导愈伤的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脱落酸(ABA)能够有效的抑制伴随诱导愈伤组织一起出现的不定芽和不定根,并且能改良愈伤组织的形态特征,最佳的ABA浓度为2 mg/L。
  5、影响佛肚毛竹种胚愈伤增殖的主要因素有:基本培养基类型、2,4-D、NAA和6-BA。佛肚毛竹种胚愈伤增殖最适培养基类型是:MS+2.0 mg/L2,4-D+0.5 mg/L NAA+0.1 mg/L6-BA+8g/L琼脂+30 g/L蔗糖,pH=5.8。
  6、防褐化处理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遏制佛肚毛竹种胚的愈伤组织褐化,其主要处理方法有:接种前外植体的预处理、添加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剂、控制光照强度。最佳的实施方式为接种前用100 mg/L的半胱氨酸对种胚进行浸泡,培养基中添加10 mg/L的抗坏血酸,接种后置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上述三种处理能够有效的抑制褐化现象的出现。
  综上所述,本文一方面研究佛肚毛竹种胚的活性特征,筛选出最适宜种子发芽的浸泡温度和时间、种子的接种方式等。另一方面研究了佛肚毛竹组培中无菌体系的建立和诱导种胚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佳激素组合,并且筛选出有效的防褐化的方法。其研究结果为毛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对毛竹基因工程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赵康;

  •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 学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项艳;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刚竹;
  • 关键词

    毛竹; 种胚; 生理活性; 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