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6h】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 选题依据以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社区治理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2.农村社区治理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社区及农村社区

2.1.2 社区治理

2.1.3 社区治理模式

2.2 相关理论

2.2.1 社区治理理论

2.2.2 善治理论

2.2.3 社区自组织理论

3.国内外农村社区治理经验研究

3.1 国外农村社区治理经验

3.1.1 美国自治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3.1.2 新加坡行政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3.1.3 日本混合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3.2 国内农村社区治理经验

3.2.1 中山市农村社区模式

3.2.2 苏南农村社区模式

3.2.3 上海”镇管社区“治理模式

4.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及治理模式比较

4.1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4.2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比较

4.2.1 普通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4.2.2 城镇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4.2.3 城郊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4.2.4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比较

5.安徽省淮北市榴园社区治理模式实践分析

5.1 榴园社区现状分析

5.2 榴园社区治理模式初步成效

5.3 榴园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5.3.1 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5.3.2 政府行政千预过多

5.3.3 社区管理资金不足

5.3.4 社区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5.3.5 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

6.农村社区治理模式选择与优化研究

6.1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选择

6.2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优化

6.2.1 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制度

6.2.2 控制政府干预力度

6.2.3 拓展农村社区治理投融资渠道

6.2.4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6.2.5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6.2.6 提升管理者队伍素质

6.2.7 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6.3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继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关于农村社区的建设与治理成为了我国新一轮的探求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大的、战略性命题。我国城乡发展长期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引入社区的概念,并实行农村社区化是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的有益探索。其中,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是研究社区问题的重要内容,而社区治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及优化直接关系到农村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关于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基于我国农村社区治理取得的成就进行科学的总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及深化,结合新的实际形势,对现有不同农村社区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的实践分析,发现其各种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对现有农村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完善、优化。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等内容。第二章为相关概念简介和理论基础,分别介绍了社区治理理论、善治理论、社区自组织理论等,这为后面不同类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分别介绍了国内外成功的农村社区治理经验,国外主要对美国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新加坡行政型型社区治理模式和日本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国内主要是对中山市农村社区治理模式、苏南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上海“镇管社区”治理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借鉴先进案例的成功经验来更好的选择和优化不同类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第四章介绍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现状,以及通过对普通型农村社区、城镇型农村社区、城市郊区社区等不同类型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内容与效果以及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内涵与路径的具体比较分析。第五章对安徽省淮北市榴园社区进行实践分析,主要分析了榴园社区的现状以及榴园社区治理模式的评价。继而引出第六章对农村社区治理模式选择与优化的研究,重点阐述了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以及对普通型农村社区、城镇型农村社区、城市郊区社区等不同类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优化以及对全文的总结与展望,客观的总结前文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建议,希望可以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