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氟磺草胺在麦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特性研究
【6h】

双氟磺草胺在麦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文献综述

1.1除草剂的使用现状和危害

1.2农药残留分析研究

1.3农药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1.4双氟磺草胺研究

2引言

2.1研究背景和意义

2.2研究内容

3材料与方法

3.1试验材料

3.2试验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双氟磺草胺残留分析方法

4.2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4.3 吸附与淋溶试验样品分析方法

4.4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4.5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

4.6双氟磺草胺初始添加量对其淋溶的影响

4.7腐殖酸添加量对双氟磺草胺淋溶的影响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是由消解、吸附、淋溶迁移等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结合的动态过程组成,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了解农药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评价农药环境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双氟磺草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关于其环境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在土壤中的吸附、淋溶特性,以及淋溶的影响因素,为深入评价双氟磺草胺在环境中的安全性与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建立了田间小麦植株和土壤样品中双氟磺草胺残留分析方法,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植株中双氟磺草胺添加0.01~0.5mg/kg时,回收率为90.4%~115.0%;RSD为2.0%~3.9%,土壤中双氟磺草胺添加0.005~0.05mg/kg时,回收率为86.3%~112.8%;RSD为2.0%~4.1%,双氟磺草胺最小检出量为1×10-11g,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1mg/kg和0.005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研究了两年三地的小麦田间双氟磺草胺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残留田间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小麦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33~5.59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5.66~7.84d。
  优化了吸附、淋溶试验水样和土壤样品中双氟磺草胺的分析方法。加标回收试验表明:土壤中双氟磺草胺添加0.5~5mg/kg时,测定回收率为78.0%~92.7%;RSD为2.4%~4.4%,最小检测浓度为0.5mg/kg。水中双氟磺草胺添加0.5~50mg/L时,测定回收率为97.3%~98.8%;RSD为0.5%~1.2%,最小检测浓度为0.5mg/L,符合吸附、淋溶特性研究的分析要求。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3个小麦种植地区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安徽粘土、山东砂质壤土和河南砂质粘壤土中的吸附规律均可以较好地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其吸附系数(Kf)在0.39~0.62之间;土壤有机碳归一化吸附系数(Koc)在66.91~81.35之间,表明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均属于难吸附型;吸附自由能(ΔG)在-10.90~-10.42kJ/mol之间,均属于物理吸附。
  通过土柱淋溶法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3个小麦种植地区土壤中的淋溶特性,并以安徽粘土为对象,考察了双氟磺草胺初始添加量和腐殖酸对其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淋出率在71.7%~74.1%之间,说明其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性均较强。双氟磺草胺初始添加量和腐殖酸对淋出率具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可能受到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pH值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较大,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